1993年,劉震雲的《一地雞毛》被馮小剛拍成電視劇,劉震雲一下子拿到了8萬塊錢。那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錢,他們一家人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數。最後劉震雲帶着一家人喫了一頓大餐--肯德基

從那之後,女兒就可以經常喫上肯德基,家裏由兩張小牀拼在一起的牀也換成了真正的雙人牀

劉震雲在之前已經發表過許多小說,但實際的收入並不多,妻子郭建梅是一個公益律師,家庭收入也不多,從小生活在窮苦家庭的劉震雲對於這一次印象格外深刻。

1958年,外婆把他從縣城揹回農村

1958年,5月,劉震雲在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王樓鄉西老莊村出生,後來延津縣也成了他小說中常用的地名。當時父母在縣城工作,外婆在他8個月的時候把他從縣城揹回村裏,走了四十多里路。

早年的鄉村生活雖然非常艱苦,但劉震雲後來卻深切地談到,“可以肯定地說,在農村生活過的人,農村生活首先對世界觀有影響”

後來劉震雲出名之後經常穿一件黑色的襖,據說是外婆親手給他做的。

1973年,舅舅把他送出農村

1973年,11月,劉震雲在15歲的時候到了甘肅酒泉服役,之所以能夠順利去參軍,一方面得益於七十年代的特殊形勢;另一方面是舅舅的話對其產生深刻啓發。

劉震雲說:“在我十四歲的時候,我碰到過一個偉大的哲學家,這個哲學家不亞於康德,不亞於黑格爾,他就是我舅舅”。舅舅曾語重心長地告誡他說:“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命運的話,離開這個村子。當你想改變自己的時候,你要告別自己的過去,告別自己熟悉的地方,告別自己的故土

那時候當兵是農村孩子的一個出路,在部隊能喫上饃,更重要的是,提幹成爲軍官就好找媳婦了。

劉震雲舅舅給他指的聖地就是甘肅。這段軍旅生活開闊了他的視野,也爲《新兵連》創造了素材。

1978年,河南省文科高考狀元,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

1978年,10月,劉震雲復員,參加了當年的高考。在當兵的時候劉震雲特別喜歡站崗,因爲可以在路燈下看書。除了看很多小說,他還自學了大學微積分課程——這無意中在1978年的高考中幫了他大忙,數學成績讓他與其他考生拉開距離。

當年的高考,很多人數學成績都是個位數,而劉震雲考出來89分的高分,成爲河南省當年的高考狀元,順利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也認識了後來的妻子郭秋梅。

1982年,放棄中南海崗位去了報社當記者

郭建梅在剛認識劉震雲的時候,他已經是滿腦子的文學夢”,當時北大中文系都在寫,“每個人都想成爲作家。

1982年,畢業分配的時候,劉震雲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農村政策研究室,一個是《農民日報》。

當他決定要去《農民日報》的時候,老家的爸媽堅決不同意,父親說,你放着ZN海不去,說不定將來能當個官呢。但劉震雲非要選擇《農民日報》。

郭建梅回憶,那時兩人正在談戀愛,“他說,我能夠全國各地去走一走,去採訪,能夠接觸很多素材。文學就是生活,來源於生活,如果沒有生活,我怎麼去寫小說?”

光着膀子寫作,不斷地被退稿

創作並非一帆風順,妻子郭建梅回憶,在最初的七八年時間裏,劉震雲不斷的寫稿、投稿、被退稿,他捨不得買風扇,光着膀子寫作,汗如雨下。梅縣熬夜寫到兩三點鐘,第二天要把女兒送到託兒所,然後去上班,整個人黑瘦黑瘦的。

後來妻子實在看不下去勸他放棄,劉震雲斬釘截鐵的說:你放心吧,我一定會成功。

1989年,三十而立

1989年,劉震雲的小說《塔鋪》出版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31歲的劉震雲在經歷了7年痛苦創作之後,迎來了他的時代。

1991年,《一地雞毛》發表,引起劇烈反響,後經過改編被馮小剛拍成電視劇一炮打響。接下來的幾年,他憑藉《官人》《單位》《頭人》等作品開創了官場小說的新的寫作方法。在寫作圈和影視圈都站住了腳。

看透世事,一句頂一萬句

生活中,劉震雲也是一個寡言乾脆、討厭囉嗦的人。在《朗讀者》節目上,他說,自己平時和女兒通話不會超過兩分鐘,他特別喜歡跟兩分鐘內能搞定事情的人打交道。

“他是看透世事的一個人,但他又藏得很深,他也不會輕易地去發牢騷罵人,真的就像是《一句頂一萬句》裏寫的那樣。

劉震雲不是一個高產的作家,2009年的《一句頂一萬句》距離上一部作品隔了整整五年的時間。

2011年劉震雲憑藉《一句頂一萬句》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時候再次提到他的舅舅,他的舅舅姓劉,是個木匠,一輩子都在做桌子、櫃子。別人兩個時辰做成一個櫃子,他要用五個時辰。做着做着,周圍的木匠就越來越少,他成了方圓幾十裏唯一的木匠。在常人眼裏,楊樹就是楊樹,柳樹就是柳樹,在木匠眼裏,他們就是桌子、凳子、櫃子、椅子。

這位舅舅告訴劉震雲:我做木工,並不是爲了別人說好,那樣的話,做不好的,我做的好是因爲我喜歡,我看到好的杉木、松木、紅木、杉木就想,這個桌子,這個打櫃多麼得好。 這是劉震雲最嚮往的狀態。

從青年時代創作《塔鋪》《一地雞毛》等中短篇,到中年開始創作《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長篇小說,劉震雲在寫作這條路上,越走越深,越寫越能體會出寫作的滋味,於是一輩子就幹了這一件事,專注地把會做的事做到極致。

《一句頂一萬句》後來被北京五大評論家譽爲“中國的《百年孤獨》,劉震雲迄今爲止最成熟最大氣的作品。

著名評論家張頤武說,該書是劉震雲“最具企圖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最爲堅韌的努力的成果。”

所以最後我向大家特別推薦這本《一句頂一萬句》,結構單純而內容豐富,命懸一線而蕩氣迴腸

點擊下方就能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