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震雲來自河南。這位在北京生活了近40年的作家,日常話語裏還經常會出現“我們村”“俺村”。別人說他幽默,他說“我是我們村最不幽默的人”;

河南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一大特點就是特別幽默,這是因爲河南人經受的苦難太多了,面對生活的苦難,化解不了的話,他們就會用一種幽默的狀態來說話。

出生在河南延津的劉震雲作品中的“劉氏幽默”也源自於這些苦難。

四十里路

1958年劉震雲出生在河南延津縣城,當時父母在縣城工作,外婆在他8個月的時候把他從縣城揹回西老莊村裏,走了四十里路,1米5的外婆一路揹着他,用一塊紅糖疙瘩讓他在她背上舔着睡着回到了家。

西老莊村成爲嵌在他生命裏的羅盤,當有人說起40裏地,他首先想到的是西老莊村到延津縣城的距離;路上看到一個婦女拉着車往前走,“別人看到覺得很髒,但是我看到後,會覺得這個人特別像我外婆。”

後來劉震雲出名之後經常穿一件黑色的襖,據說是外婆親手給他做的。

人生導師

劉震雲在這裏生活了14年,因爲窮困,作爲老大的劉震雲離開家,到甘肅酒泉當兵。那時,當兵是農村孩子的一個出路,在部隊能喫上饃,更重要的是,提幹成爲軍官就好找媳婦了。

在一次演講中,劉震雲講到了這輩子最感謝的兩個人,他的姥姥和舅舅,稱他們爲他的“人生導師”,姥姥割麥子,她割到地頭,別人只能割一半。劉震雲問姥姥爲什麼割得這麼快,姥姥說,不要直腰,直了第一次,你就要直第二次、第三次。

做木匠的舅舅,木匠活方圓幾十裏做得最好,他告訴劉震雲,他木匠活做得好是花的工夫比別人多,更關鍵的是他喜歡做木匠活。

舅舅曾語重心長地告誡他說:“如果你想改變你的命運的話,離開這個村子。當你想改變自己的時候,你要告別自己的過去,告別自己熟悉的地方,告別自己的故土”,而舅舅給他指的地方就是甘肅。這段服役生涯給他的《新兵連》創造了素材。

高考狀元

1978年,服兵役期滿後,劉震雲拿着150元復員費回到河南老家,準備報名參加複習班,補習得交一百元複習費。他爹本不同意,說:“兵沒當好,學就能考上了?”

後他爹說他的錢家裏不要,也不給他添,讓他自己去折騰,考上了是他的福氣,考不上也別埋怨。

就這樣,劉震雲來到鎮上中學,進了複習班,白天上課,夜晚在冷透屋子的一盞小煤油燈下複習。

5月復員,7月高考。劉震雲以1978年河南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劉震雲說:“如果沒有1977、1978年的高考,我也有可能跟我表哥一樣,會是建築工地一個搬磚的。

後來他把自己1978年參加高考的經歷,求取功名之時所經歷的親情、友情、愛情,寫進他的第一篇小說《塔鋪》。

棄官從文

在北大,劉震雲遇到了妻子郭建梅,郭建梅在剛認識劉震雲的時候,說他已經是滿腦子的文學夢”,當時北大中文系都在寫,“每個人都想成爲作家。

1982年,畢業分配的時候,劉震雲面臨兩個選擇,一個是農村政策研究室,一個是《農民日報》。

當他決定要去《農民日報》的時候,老家的爸媽堅決不同意,父親說,你放着中nan海不去,說不定將來能當個官呢。但劉震雲非要選擇《農民日報》。

郭建梅回憶,那時兩人正在談戀愛,“他說,我能夠全國各地去走一走,去採訪,能夠接觸很多素材。文學就是生活,來源於生活,如果沒有生活,我怎麼去寫小說?”

三十而立

在最初的七八年時間裏,劉震雲不斷的寫稿、投稿、被退稿,他捨不得買風扇,光着膀子寫作,汗如雨下。

後來妻子實在看不下去勸他放棄,劉震雲斬釘截鐵的說:你放心吧,我一定會成功。

1989年,劉震雲的小說《塔鋪》出版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31歲的劉震雲在經歷了7年痛苦創作之後,迎來了他的時代。

之後他連續發表《新兵連》《頭人》《單位》《官場》《一地雞毛》《官人》《溫故一九四二》等描寫城市社會的“單位系列”和幹部生活的“官場系列”小說,引起強烈反響,被稱作新寫實小說主力作家。

8萬塊錢

1993年,劉震雲的《一地雞毛》被馮小剛拍成電視劇,劉震雲一下子拿到了8萬塊錢。那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的錢,他們一家人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數。最後劉震雲帶着一家人喫了一頓大餐--肯德基

從那之後,女兒就可以經常喫上肯德基,家裏由兩張小牀拼在一起的牀也換成了真正的雙人牀

2011年,《一句頂一萬句》獲得茅盾文學獎,同年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佈,劉震雲以160萬元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

成名之後

2017年,第23屆卡薩布蘭卡國際書展上,震雲被授予“國家文化最高榮譽獎”授獎單位是摩洛哥文化部,這是中國作家首次獲此殊榮。

劉震雲在獲獎感言中說了一句溫暖到有沸點的話:“到了有我作品的地方,就有了回家的感覺。”

成名之後劉震雲經常回家。也時常有機會去幫忙各種親戚鄉鄰。有兩種忙他特別願意幫,一個是孩子考學,一個是孩子找工作,還有就是他願意幫助是村裏的窮苦人。

這源於他年少時對貧窮“深刻的體會”。他至今能清晰地記起七歲時,一個在礦上拉石頭的表哥悄悄塞給他兩塊錢時,他的感受——“我就覺得天地一片光明”。

看透世事,一句頂一萬句

生活中,劉震雲是一個寡言乾脆、討厭囉嗦的人。在《朗讀者》節目上,他說,自己平時和女兒通話不會超過兩分鐘,他特別喜歡跟兩分鐘內能搞定事情的人打交道。

他是看透世事的一個人,但他又藏得很深,他也不會輕易地去發牢騷罵人,真的就像是《一句頂一萬句》裏寫的那樣。

劉震雲不是一個高產的作家,2009年的《一句頂一萬句》距離上一部作品隔了整整五年的時間。

2011年劉震雲憑藉《一句頂一萬句》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時候再次提到他的舅舅,他的舅舅姓劉,是個木匠,小時候得過天花,臉上有麻子,大家叫他劉麻子

劉麻子做的箱子櫃在周圍40裏賣得最好。漸漸周邊就沒木匠了。所有木匠都說劉麻子這個人特別毒,他曾問舅舅,同行都說他毒,顧客卻都說他好,他到底是什麼人?

舅舅說:“別人說你毒,和說你好,並不能使你成爲好木匠;我能成爲好木匠,是因爲別人打一個箱子花三天時間,我花六天時間;我與別的木匠的區別是,我打心眼裏喜歡做木匠。我特別喜歡做木匠活刨出的刨子花的味道;

從青年時代創作《塔鋪》《一地雞毛》等中短篇,到中年開始創作《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等長篇小說,劉震雲在寫作這條路上,越走越深,越寫越能體會出寫作的滋味,於是一輩子就幹了這一件事,專注地把會做的事做到極致。

《一句頂一萬句》後來被北京五大評論家譽爲“中國的《百年孤獨》,劉震雲迄今爲止最成熟最大氣的作品。

著名評論家張頤武說,該書是劉震雲“最具企圖心和想象力的作品,也是他超越自我的最爲堅韌的努力的成果。”所以想看劉震雲的書一定要看這一本。

所以最後我向大家特別推薦這本《一句頂一萬句》,結構單純而內容豐富,命懸一線而蕩氣迴腸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就能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