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平臺近兩年來,一直都在清理整頓。伴隨着行業頭部平臺微貸網也宣佈將於6月30日退出網貸行業,不再經營網貸信息中介業務的消息,徹底引爆了P2P業務清退號角。緊接着,又有不少網貸平臺都發布公告或清退或轉型,P2P網貸平臺即將成爲歷史。

據媒體報道統計,目前已經有湖南、山東、重慶、河南、四川、雲南、河北、甘肅、山西、內蒙古、陝西、吉林、黑龍江、江西、安徽,以及湖北 ,共16個省、市、自治區,先後宣佈取締轄區內全部網貸業務;未完全清退的省份中,寧夏、貴州已經分別公佈了三批取締網貸名單。

其中,中部省份成爲網貸清退最快的地區,然而,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天津5個經濟發達、網貸平臺較爲集中的地區仍然面臨着網貸整治清退嚴峻的“攻堅戰”。

當然,P2P網貸平臺除了清退,如何轉型也是備受各方關注的問題。在網貸存量業務清退之下,持牌和助貸成爲了重要的轉型方向。監管機構對於P2P行業退出和轉型也是給出了相應指導,去年11月份互金整治小組發佈過指導意見,符合條件的網貸機構轉型小貸公司有了監管方的支持,而轉型小貸包括轉型爲全國網絡小貸或地方小貸。同時,股東背景更具實力的P2P甚至直接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例如全國最大P2P中國平安旗下陸金所就申請設立了平安消費金融公司,繼續開展信貸業務。

總體來說,P2P轉型的主要方向還是以助貸爲主,互聯網科技公司給持牌機構提供導流、風控以及貸後管理等服務。不過,轉型助貸亦並非易事,除了對其自身技術和實力要求較高,助貸業務監管也日趨嚴格。加之轉型之路本就崎嶇,網貸行業能否成功轉型,可謂是山高水長,靜待時間考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