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是2020年爆火的一個新的網絡流行語,原意是指,某個事件的走紅的熱度不僅在自己固定圈層中傳播,而是被更多圈子外的人所知曉。現在,所有知名度爆高,達到路人皆知程度的事件,都可以稱之爲“出圈”。

隨着新基建時代的開啓,行業數字化轉型也逐漸被各行各業,不同圈層人羣認知和理解,頻頻出圈的行業數字化轉型,也即將進入到發展的快車道。

6月22日,華爲中國政企業務“懂行”形象正式發佈,同時宣佈“懂行·專注於行業數字化轉型”這一全新理念,凸顯華爲中國政企業務通過提供專業的行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助力客戶創造數字化轉型商業價值的決心。其也正在用頻頻“出圈”的形式,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真諦”。

我們知道,“新基建”的意義不在於拉動投資,而是通過對行業數字化認知的重塑,加快數字化進程,並最終達到助推數字經濟的目的。出圈的同時,也會結合着“入圈”,只有深入理解“圈子”裏的需求,做到“懂行”,才能在出圈的同時,更好地“入圈”,做到避免投資大水“漫”灌,理解需求才能水到“渠”成。

面對頻頻“出圈”的行業數字化轉型,其實身處其中的企業更需要專業領先的懂行夥伴引領他們進入新的圈子。這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啓示?

數字化轉型的圈層在不斷放大

如果說在信息化時代,傳統的IT人羣組成了數字化早期的“圈子”,那麼隨着新興技術的不斷融入業務模式,今天的數字化轉型的確在不斷跨越傳統圈層。

首先是,技術正在跨越圈層。5G to B、雲、AI等新技術的不斷疊加,通過賦能大量新的場景創造了數字經濟的奇蹟,同時也帶來了新技術融合的需求和挑戰。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去年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爲34.8%,正在實現跨界融合和全面創新。與之相應的則是數字化轉型,對政企用戶打造新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以及思維模式的新思考,要如何將新興技術融入行業應用場景,提高業務的效率,走向數字化時代。

其次,是疫情帶來的影響,由於黑天鵝與蝴蝶效應關聯性頻發,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在這個諸多不確定因素聚集而成的時代,科技創新成爲應對關鍵。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特殊交匯時期,企業由內而外地驅動數字化轉型進程提速,爲不確定時代裏的千行百業帶來了發展生機和確定性價值。

第三是,參與數字化的人羣圈層放大。數字化轉型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決策上移現象,決策者從CIO向CEO層級過渡,因爲決策者參與的深度和力度在變大,推動了更多的業務部門從初期就參與到數字化的進程中。事實上,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讓企業成爲數字化企業,而數字化企業少不了全員的參與,參與者圈層的放大,也證明了政企客戶的數字化進程在提速。

不難發現,如今從技術,到企業需求,再到行業人羣,每一個的圈層都在發生變化。技術之變,是5G、雲和AI等新興技術的融合帶來的技術圈層跨越;行業人羣之變在於參與數字化,關注數字化和決策數字化的人羣都在跨越原來的圈層;企業需求之變,更是一種跨界或者“無界”的表現,這種跨界遠超互聯網帶給傳統企業的衝擊,這些需求甚至超乎企業自己的認知,需要由外界的因素觸發。

正是這些變化,導致了供需雙方的關係發生了變化。過去是先產生用戶需求,服務商由需求引導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實際上,對於數字化轉型,華爲這樣的專業領先“夥伴”甚至要比一些客戶本身更理解他們的需求。

因此,供需相互推動的行業數字化轉型,是帶動價值創造的重要載體。以5G To B爲例,這個趨勢對於很多政企客戶而言還僅僅停留於概念,而華爲中國政企業務已經將這個趨勢落地行業成爲解決方案。很顯然“懂行”在新的供需關係中,提高了數字化轉型的速度,讓數字化的價值得到了最大化。

數字化轉型進入“沉浸期”,更需要專業領先的“懂行”夥伴

一份數字化調查顯示:45%的公司恐懼在未來三到五年被淘汰,同時78%的公司認爲數字化初始公司帶來了新的威脅。以互聯網爲代表的新模式的確產生許多跨界,也一度讓傳統行業感到恐慌,並因而產生了對互聯網+的追逐。據零壹智庫統計,2016年至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共有20處提到“互聯網+”。

的確,以技術驅動的“互聯網+”時代,創造了諸多商業奇蹟,新的業務形態和用戶市場讓一些“不懂技術”的傳統企業大開眼界。但隨着數字化技術的深入,“互聯網+基礎信息化”這種粗放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需要。

例如在疫情當中,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明顯更強,疫情就像是一把尺,量出了企業數字化能力的優劣。數字化的能力高低,決定了企業能否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保證業務連續性的能力。

隨着行業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和降本增效的初步成果,數字化轉型進入“沉浸期”,與此同時,他們也對技術廠商有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的技術廠商應放大格局,在“懂技術”的基礎上更要“懂行業”,從點到線深入核心業務及流程,真正推動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進程。

例如,始建於1950年的玉溪市人民醫院,這家擁有70年曆史的著名醫院,正在數字化轉型的路上煥發新生。華爲中國政企業務以醫院的實際業務場景出發,幫助玉溪市人民醫院打造全聯接數字醫院,通過有線網絡、無線網絡、物聯網絡等高速通道,把數據、信息延伸到醫院各個場景,將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有效地聯接起來,實現醫療業務創新。

再比如,有着燦爛歷史文化和秀麗山水景色的“千年古縣”河北省靈壽縣,在產業轉型升級大背景下,也需要從傳統資源型縣域城市向縣域智慧城市轉型。2019年,靈壽縣與華爲簽署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已完成靈壽縣智慧城市一期項目建設,包含模塊化機房、雲平臺、運營指揮中心等,承載了智慧公安、智慧旅遊、脫貧防貧大數據平臺等業務。到2020年底將形成以立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爲主要特徵的“智慧靈壽”基本框架。

無論是70年曆史的玉溪市人民醫院,還是經過了千年歷史沉澱的靈壽縣,它們對數字化轉型的期待是相同的,但對數字化技術的認知一定是不足的。“懂行”的華爲中國政企業務,從實際的業務視角出發,以豐富的行業數字化經驗爲依託,成爲了他們數字化轉型之路上的“好夥伴”。

專業領先的“懂行”夥伴,也是帶路人

這些數字化的故事,其實也給了政企行業客戶很多的啓示。互聯網+的確適合於部分擁有一定技術實力的行業巨頭採用,而大部分的政企用戶,還是需要找到“懂行”夥伴來帶路。

首先,他們不僅要懂技術,還要可以融合多樣的新興技術,並對新興技術有完善的佈局。5G、AI和雲是數字化轉型的三大元素,它們之間的組合與運用,形成了數字化轉型當中千千萬萬的場景,這三大能力的創新、實踐和融合,意味着能否深入到用戶的場景化當中。而華爲是業界少有的在5G、AI和雲三個維度都取得了領導者地位的企業。

其次,懂行就要深入行業之中。華爲中國政企業務已在政企市場已耕耘多年,在真正的行業需求磨礪下積累起來的行業經驗,也聚集了大批既“懂行”又會實踐的專家團隊,他們都是在行業中摸爬滾打多年,經歷過“槍林彈雨”的實踐精英。

最後,政企行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不斷迭代,從需求中探索,從實踐中總結的過程。數字化並不簡單,需要抽絲剝繭,一步一個腳印。要做到少走彎路,甚至不走彎路,就需要一個像華爲中國政企業務一樣的專業領先的懂行“夥伴”,也稱之爲“帶路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