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山東冠縣陳春秀大學名額被人頂替一事的進一步發展,關注者越來越多,事態的走向也不盡如人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央視新聞也關注和報道了此事,相信這件事會很快得到解決,而目前的結果仍然是:頂替者被撤銷學歷以及撤銷工作職位、陳春秀想重新入學完成學歷但被校方拒絕。

山東理工大學以“無此先例”拒絕陳春秀重新入學,這件事它合情合理嗎?

一方面,作爲大衆的我們,大多數都會站在陳春秀這一邊。我們會覺得她的這點要求也不高,而且她本身就是整件事情的受害者,一個人被耽誤了16年之久,這一點要求真的沒有什麼!而且對於一個每年招生近萬人的山東理工大學來說,多招收一個學生——這件事應該是輕而易舉的,從數量上來看也是微乎及微的。

但是,它對於陳春秀來說卻是“天大的事”!

另一方面,爲什麼山東理工大學會以“無此先例”爲由拒絕陳春秀的這一想法呢?

首先,無此先例。的確,像這樣考上大學卻被頂替的事情,我們也只是聽說過,但是還真的幾乎沒有學校真正解決過這樣的事情。校方能做到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撤銷頂替者的學位。而對於受傷害的一方呢?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補償行動。

所以說,單從這四個字來評價這件事,有些不作爲。

其次,招生名額。一般來說,像山東理工大學這樣的省屬高校的招生計劃的制定並不是只是由學校自主確定的。教育部雖然沒有明確的比例劃分或者招生數量上的具體分配,但是卻給高校劃定了相應的標準和要求。而且省屬高校的招生還要歸省教育廳分管。

所以說,多招收一個學生涉及招生計劃的事情,這件事或許它山東理工大學自己說得不算。但是,說沒說或者有沒有試着申請或者努力過,我們就不知道了。

另外,爭議所在。在2004年,陳春秀的高考分數546分——達到了方面的山東省省屬專科線。但是考慮到那個時候的教育、高考難度、高考競爭難度等教育及考試因素,放在當下的2020年——即便能夠給陳春秀一個重新入學的機會,那麼山東理工大學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錄取她?依舊是專科?本科?還是其他?

如果是專科,山東理工大學早已經升爲本科院校,具體還有沒有專科招生,這一點我也不清楚。如果沒有,該怎麼培養她?

如果是本科,的確沒有過這樣的先例以供參考。如果開了先例,會不會引發另一種形式上的不公平現象的出現?會不會因此引人咂舌?

所以說,如果現在這個角度上考慮,山東理工大學也的確難做。

即便你有所謂的難度,但是以“無此先例”拒絕一個受傷害的有求學慾望的學生,這看起來的確有些沒有擔當和責任感。

但是,近期山東省查出類似的事情二百四十多例,筆者倒是認爲可以成立專門的解決問題小組,制定相應的措施、徵求當事人的意見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再看看大衆的看法或者態度進行一定的調整,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此類遺留問題,而且還能成全讀書人的求學願望……何樂而不爲呢?

但,山東理工大學的“無此先例”做法的確有些不作爲!退一萬步講,這件事你也有責任啊!你們認爲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