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衆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身體傷了,可以醫治,而一個人內心的傷,可能要通過一輩子來治癒。我不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但我希望你們能放下。

“放下”是一種大智慧、大修行。提起容易,但是“放下”卻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這一生,總是有意無意地攀比,爲別人而活,活在別人的嘴裏眼裏,累嗎?是真累。但是不願意放下,寧願不斷去折磨自己、傷害自己。一定的慾望可以激勵人精進努力,但是如果初心變了味,貪慾過重、攀緣心太重,人生也就失去了它本來的價值。

人來這一生,不要執着於錢權名利,執念太深,帶來的是無止境的痛苦和不自在。許多人可能都讀過《金剛經》,金剛經中有一句經典的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世間一切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沒有一樣是值得我們貪戀的,就連自己的這個色身也是假的,不執着、不掛礙,才能究竟覺悟解脫。有執着就會有牽絆,就會感知到痛苦。

所謂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沉;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着於一念,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就自在於心間。我們要學會隨緣、應緣、了緣,不要強求攀緣,是你的誰也搶不走,不是你的強留也徒勞。

衆生愚癡顛倒,只知一味索取,到頭來一場空幻。人生百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爭什麼搶什麼,真真假假,分別妄想。佛家常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這一生究竟能帶走什麼,什麼都帶不走,只有你的業力時刻跟隨着你。真正有善根有智慧的人 不會想着要什麼,而是認真修行,發願力佈施行善,早成正果,脫離輪迴。

但往往凡夫愚癡,總想得到更多,就連燒香拜佛也想着許願從菩薩那裏得來些什麼,這不是真正的信仰。很多人問,學佛後,你究竟得到了什麼,我說什麼也沒有得到,我失去了嗔怒、抱怨、自私、貪吝,我丟掉了人生最邪念的東西,我的心越來越平和、清淨、自在、無憂,這纔是真正的得到,纔是真正的修行。

人生百年,不過是教人如何取捨。“萬般皆苦,只可自渡”,我們自己纔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佛教總勸人慈悲,我們做到了善待他人,可是我們是否真正善待過自己,愛惜過自己?這不是唯我主義,這也是一種慈悲。很多時候,我們痛苦、苦惱,皆是因爲不放過自己,自我折磨,看不開、想不通、放不下,沉湎於過去,擔憂於未來。

心裏放不過自己,是沒有智慧;心裏放不過別人,是沒有慈悲。人生不要有過多的糾結,該發生的躲不過;不該發生的,想太多都是妄想。“一念一輪迴”,過去的已在輪迴,無法改變,唯有當下多懺悔。《金剛經》言: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須勞心?

人生別和自己較真,別擰巴自己的心,放下才能自在,“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隨緣自適纔是最好的生活。寬恕衆生、放過自己,這也是一種放生。凡事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敬畏因果、不造惡業,多積德行善、廣修福德,萬事隨緣了,世間大解脫。

不是佛不渡你,而是你自己不願拯救自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願大家做生活的智者,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歡喜充滿。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