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始载于南北期的《名医别录》又名“忍冬”,“ 双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因“新旧相参、黄白相映”,得名“金银花”。

金银花是药食两用品种,最早代茶饮用,清代开始作为药用,至今已为清热解毒的常用药。

金银花现多为栽培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野生或栽培,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河北、以河南密县、登丰、新郑等地出产的质量最佳,称为“密银花”,是著名的道地药材;山东的平邑地区产量较大,称为“东银花”。

金银花在非典型肺炎及甲型HINI禽流感盛行时期,都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以至于价格便宜的金银花曾一度价格暴涨,在市场上也出现过大量冒充金银花的伪品。

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官方发布的预防和治疗的中药方剂中同样也用到了金银花。

金银花采收时间一般在夏初,多在花蕾呈青白色,未开放时采收,并立即加工干燥。干燥后的金银花为棒状,上粗下细,呈黄白色或绿白色,表面有细小的茸毛;传统工艺烘干的金银花颜色为黄白色,较鲜艳;现在传统的烘干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上多用“杀青”工艺烘干金银花。

一般新鲜的金银花颜色为绿白色,花蕾饱满不开放,气味清香,没有枝叶等杂质的质量较优。

☑ 金银花放久后颜色会变深,有效成分含量也会减少。有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采用硫磺熏制的方法处理陈货,已变色的金银花,经过硫磺熏制后,颜色可由深黄色变为黄白色。

☑ 熏制过度的金银花,会有刺鼻的味道,泡水后略有酸味。残留的过量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 或者为达到增重的目的,在干燥前向金银花中喷洒糖水,增重后的金银花,用手触摸,表面有僵硬感,质脆,易碎,大家要注意鉴别。

随着金银花的用量增多,价格也在逐年攀升,市场上出现了用山银花冒充金银花使用的现象。

☑ 与金银花相比,山银花花蕾瘦小,气味较重,花蕾上绒毛较少;

☑ 二者虽外观近似,但价格相差数倍,山银花价格比较低廉,在四川、华南、两广地区较为常用,常被当金银花使用。

防止大家以金银花的价格买回山银花,建议到正规药店购买,以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硬,气清香,无开放花朵,破裂花蕾不超过5%的为佳。

金银花与山银花区别如下:

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脾、心、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也有抑制作用。

常用在治疗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中,如复方双花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银黄颗粒、羚翘解毒片等。

目前中药处方中山银花和金银花区别使用。

金银花日常可代茶饮用,缓解咽喉肿痛,有祛暑明目、消炎解热、减肥降压的功效。金银花加水蒸馏可制成金银花露,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用于暑热烦渴,咽喉肿痛及小儿热疮、痱子等症。

山银花主要用来配制一些保健品和消暑降火的饮料,也有消肿解毒的疗效。

☑ 金银花药性偏寒,冲泡后应趁热服用,避免放凉后服用引起肠胃不适。

☑ 单次使用剂量为6-15g,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 易过敏人群、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服用,身体无适应症时,不可长期服用。

金银花随着储存时间越长,所含的有效成分会降低,因此不宜长时间存放,需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注意防虫蛀、防潮、防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