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南方都市报今日披露,近两年内山东省内14所高校242名学生被发现有“冒名顶替”嫌疑,他们伪造身份信息、冒名顶替他人、买卖录取通知等手段获取高校入学资格。

这242名学生中,14所高校分布如下:中国海洋大学2人、济南大学36人、枣庄学院20人、枣庄医学院8人、齐鲁医药学院13人、山东广播电视大学135人、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人、山东管理学院7人、山东胜利职业学院4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3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15人、聊城大学东昌学院3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8人。

触目惊心啊!更有特色的是这些人大多集中在2003-2009年时间段冒名顶替的他人,目前这242人毕业证、学位证、学籍均被注销。

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这14所高校自我清查后发现的,肯定还有不少漏网之鱼,2018年山东省决定启动全省范围内的清查工作,目前清查已结束,官方正在汇总格挡数据,很快就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个数字可能远超大家的想象。

对此山东省教育厅回应称:对个别地方出现冒名顶替入学问题,无论是历史原因,还是顶风违纪,教育厅将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后续将通过高中学籍管理、签订考生诚信承诺书、严查考生身份信息、强化信息公开、开辟网上查询渠道,严格入学资格复验等措施。

顶替他人入学多发生在高中入大学期间,说实话,个人觉得这些冒名顶替的人比前段时间网络曝光的“仝卓案”还要恶劣,仝卓顶多也就是利用虚假转学手续把“往届生身份变成应届生身份”以便参加只允许应届生报考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而事实上仝卓并没有被解放军艺术学院录取,而是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了,也就是说仝卓伪造身份并没起到什么作用,毕竟中央戏剧学院并未要求考生必须是应届生。

再者即使仝卓伪造了身份,但其也是自己参加的高考,用自己的个人信息读的大学。

而冒名顶替是你参加了高考,但考得不好,通过截留其他人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通过各种关系把他人的录取信息变成自己的,然后自己冒用他人的信息去通知书上注明的高校就读,而原被录取的同学因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不知道自己被录取,于是就谋求他业,进入社会了。

原本该继续深造的同学的学习机会被剥夺了,这性质显然比“仝卓案”要严肃很多。

随着全国统一的学历学籍信息网的建设,不管学历还是学籍均可在“学信网”查询,所以这两年“冒名顶替”应该发生的较少,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招录取信息可以在特定官方网站查询到相关状态,能查询到是否被录取,被哪所高校录取等信息,甚至连录取通知书的递送状态都能查询到。

以前“冒名顶替”多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进行操作,现在信息透明公开,这样的事情得到了极力遏制,这也是为何山东14所高校清查出的“冒名顶替”多集中在2003-2009年期间的原因。

山东作为全国高考大省,学生资源丰富,清查的结果是惊人的,那同为高考大省的河南、湖北、江苏呢?是否也要进行清查?

三四年前,“王娜娜事件”爆发,河南考生王娜娜被张莹莹顶替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王娜娜在时隔多年后办理银行业务总是被拒,究其原因才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了,因为银行查询到的其的学历是大专,而他填写的学历是高中。

王娜娜

现在王娜娜生活很艰苦,而顶替他的张莹莹反而已当了多年教师,过得是有滋有味。

如果王娜娜没有被顶替,搞不好现在的张莹莹就是现在的王娜娜。

最后希望有关部门都牵手成立清查小组,各省市教育厅参与,各所高校自查自纠,全力复查冒名顶替,性质实在是恶劣,不仅直接影响了不少人命运,影响了考生的合法权益,还给教育公平带去了污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