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規則很簡單,但要成高段位的棋手非常難。

我個人認爲,人學習理論是要轉變爲技術的,如果只學習理論沒有轉變爲技術,那麼,讀的書再多也只是會紙上談兵,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沒有價值的。

事物普遍性的規律我們稱之爲定律,比如說,物理學中的歐姆定律、焦耳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等,如果有高中學歷的人都應該很熟悉這些定律,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這些理論在生活中如何轉變爲技術。科學家可以用這些理論造出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而普通人即使把這些理論倒背如流也沒有什麼用途。

再比如說,同一個醫科大學畢業的學生,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模一樣的,但進入社會有的人成爲了主任醫師,有的人普通的醫生都當不好;人與人之間在同一起跑線上拉開差距,我認爲主要原因還是落後者在社會實踐中沒有做好理論轉變爲技術這一步。

有這樣兩種員工,一種是幹工作只想着幹完完成任務,就如拉磨盤的驢一天接着一天的在鞭子的抽打下被迫性的完成任務,工作能力原地踏步,最後或者被別人取代或者被時代淘汰;另一種員工是再小的事情也能想辦法把它做到最好,通過工作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日復一日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驗,工作能力不斷提高,技術緊跟時代、很難被別人取代。

人際關係的“道”其實也很簡單:讓朋友多多的,讓敵人少少的;那如何讓朋友多多的?又如何讓敵人少少的?這就是“術”的問題,操作的問題,也是最難掌握的;

成功的“道”也很簡單:制定一個人生目標,實現它就算成功;那如何實現自己制定的目標?這就是“術”的問題。當對手越多越厲害的時候,這恰好是一個實現目標的轉折點,打敗他們則成功,一直被打趴下那就失敗了。成功的普遍規律是屢敗屢戰,而如何贏得最重要的一次?劉邦打敗項羽的“道”也很簡單:增強自己的實力,削弱項羽的實力;我們去讀《資治通鑑》會發現,劉邦可能每天每夜在想這兩個問題,破格提拔韓信說明劉邦很重視技術人才,重用人才增加自己的實力;削弱項羽他想不到怎麼辦就問他手下的謀士,他先是問酈食其怎麼辦,又問張良,再問陳平;酈食其出了個餿主意(這種有道無術的書生太天真了),張良給勸阻了,陳平則是來了一套非常實用的陰謀詭計削弱了項羽的實力。張良作爲道家弟子爲什麼那麼厲害?就是因爲張良把道家思想轉化成了技術(兵法、謀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