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四年,陳兵齊國邊境的韓信擅自發兵,偷襲已經向劉邦投誠的齊國,致使酈食其被齊國烹殺,酈食其是漢王劉邦破秦、爭天下時的重要謀臣,漢國最出名的大儒。

而後,在得到了劉邦援兵的情況下,韓信、曹參等將軍統帥漢軍,擊敗齊楚聯軍,齊國就此滅亡。

就在這最爲關鍵的時刻,韓信突然坐地起價,朝劉邦要王位,韓信說,齊國是反覆之國,又靠近楚國,如果不安排一個代理的齊王來震懾齊地百姓,恐怕會有變故,爲了齊國的穩定,他韓信願意做這個代理齊王。

面對韓信的封王要求,劉邦並沒有派使者前去誅殺韓信,也沒有興兵討伐韓信,而是百分之一百二地滿足了韓信的要求,不是讓韓信做代理齊王,而是讓韓信做真正的齊王。

爲什麼劉邦要這麼做呢?

劉邦是害怕韓信,韓怕自己打不過韓信,所以纔不得不滿足韓信的要求嗎?

當然不是了。

早在沛縣起義的時候,劉邦僅憑三千豐沛子弟,就能迅速地攻城略地,不但佔了整個泗水郡,還成功擊潰了秦軍的反撲,其戰鬥能力非同小可。

日後,面對強大的秦,劉邦只率兩三萬兵馬,就敢一路西行略地,不但在西進的途中幫助韓王成拿下韓地十幾座城池,還成功挺進武關,逼秦王子嬰投降。

被立爲漢王之後,劉邦迅速地兵出三秦,擊敗項羽所立的三個秦王,劫掠五諸侯兵合計五十六萬人,挺進項羽的都城彭城,在彭城收攬了項羽的金銀珠寶,霸佔了項羽的妻妾,拿項羽珍藏的美酒犒賞諸侯和大功臣。

楚漢相爭中,劉邦始終在滎陽前線和項羽周旋。

這樣的一個劉邦,由弱小走到強大的過程中,沒怕過任何人,即便是令天下諸侯聞風喪膽的項羽,劉邦也從來沒怕過,怎麼會怕一個小小的韓信呢?

劉邦既然不怕,爲什麼不誅殺韓信呢?爲什麼不討伐韓信呢?或者爲什麼不批評韓信一頓呢?

因爲劉邦心中裝的是天下,他清楚地知道,韓信不足爲患,只要給韓信土地,就能穩住韓信,而對面的項羽,已經是一頭困獸,若不趁它虛弱要它命,等到它緩過勁來,就是心腹大患了。

這就是劉邦的高明之處,頭腦清醒,明白什麼是主要矛盾,什麼是次要矛盾,明白解決矛盾的次序,是先攻克主要矛盾,就能有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從容地解決次要矛盾。

楚漢之爭,是劉邦當時面臨的主要矛盾,解決了項羽,劉邦就是新的天下共主,就能以絕對的優勢碾壓任何一位諸侯,到那時,韓信也好,其他的諸侯也罷,都不再是他的對手,都沒法跟他叫板。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