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項目一期工程54萬平米的23棟建築和室外道路、管廊等工程全面施工建設,當年年底,50%建築項目已主體封頂,其餘建築完成30%—50%,累計投資8.48億元。截至今年5月,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14億元。”在蘭州工業學院新區新校區項目建設工地,項目負責人溫小強指着一棟棟已經建成的單體建築說,“新校區全部建成後,可容納學生2萬人以上,將從根本上解決蘭州工業學院佔地面積不足、教學用房緊張等問題。”

據瞭解,作爲甘肅省和蘭州市的重大建設項目,承建單位甘肅建投集團通過發揮資金、團隊、技術、裝備等優勢資源,採用“產教融合”和“EPC+融資”模式,爲項目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蘭州工業學院蘭州新區新校區(一期)建設項目佔地面積約866畝,包括公共教學樓、教學實驗樓、實訓中心、禮堂、學生生活服務綜合體、學生宿舍一期、教師公寓一期、室外體育場等,建築面積達54萬平方米,總造價20億元。

“在一期項目建設過程中,施工單位克服了自然環境惡劣、施工面積廣、單體建築多且結構多樣等諸多困難,強化時間意識、質量意識,合理倒排工期,強力推進整體施工進度。”溫小強說,2018年施工現場一度超過上千名一線作業人員,30餘臺塔吊集體作業,數種大型機械設備同時開動,數百輛大型工程車輛往返進出,數十個工種的施工人員緊張有序作業。“施工人員全力以赴實現項目快建設、快突破、快推進,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爲先,不到一年的時間,新校區建設項目完成產值近8億元,既定目標全部順利實現。”

在項目建設中,施工單位充分發揮EPC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的優勢,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通過聯繫設計院進行方案優化,更精準的控制項目建設成本。施工現場圍牆與大門是一個工地的標配,項目指揮部將“永臨結合”的理念加入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充分考慮建築圍牆與臨時圍牆,將二者有機結合,實現建築圍牆一次性到位,避免了圍牆的拆除、再建工作,減少了建築垃圾和揚塵的產生。在統籌規劃中,因地制宜的在新校區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收容新校區電力、通信、供水、供暖等管線,提高各類管線的耐久性,降低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也有效避免了因鋪設和維修地下管線而挖掘道路造成的影響和干擾,便於進行新校區二期、三期項目的實施,最大程度地保障新校區今後的有序運轉。

“項目管控專業化是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工程指揮部在施工前對項目進行詳細策劃,編制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將項目建設目標分解到季,進度安排到月,措施細化到周到天;在施工各個環節制定了嚴格、完善的管理制度,使項目建設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工作有標準,事後有檢查,檢查有記錄,形成一個嚴密的項目管控體系。”溫小強說,通過前期紮實的各項準備工作、合理的策劃施工方案、嚴密的項目管控體系,有序推進了項目建設工作順利進行,保證了項目施工過程中質量可控,精細到位。

質量是工程之本。施工單位在項目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系列質量控制措施和管理辦法,並以高標準來要求勞務班組完成建設工作,保證在搶抓建設進度的同時,採取“樣板先行”、“技術交底”、“定期培訓”等措施,爲工程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針對蘭州新區溼陷性黃土特徵造成的室外工程沉降等問題進行研究,編制了《建築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要求各參建單位進行學習和落實,並在項目現場召開質量問題分析會,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和措施,多角度、多層面將質量內涵滲透在建設過程中。

“積極推廣裝配式建築是項目建設的一個亮點。”溫小強說,項目建設積極響應國家“綠色建築”號召,在部分單體建築中採用技術已趨於成熟的裝配式鋼結構。“實訓中心是採用全鋼框架結構體系的鋼結構建築,圖書館和禮堂頂棚、報告廳拱形採光廊同樣應用了鋼結構,工廠化專業製造提高了構件精度,施工現場集中裝配應用提高了建造效率。”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座現代化的大學校園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全體師生員工面前,這裏將成爲蘭州新區職教園的風向標,同時串聯起諸多大學校園共同優化職教園區結構佈局、營造蘭州新區的文化氛圍、爲蘭州新區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展望未來的蘭州工業學院蘭州新區新校區,張惠孔信心滿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