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情况有变

众所周知,在去年5月份,美国为了打压华为在5G上的发展,突然将华为列入到美国的实体清单,其结果就是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进行商业上的正常合作和交流。

其实美国利用实体清单来打压我国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1997年,在此之前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中国公司,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4年,达到了36个,2019年达到了一个最高峰,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50个,2020年也已经达到了33个。

因此就像华为余承东所说的,所谓的网络安全只是借口,是华为影响到了美国的科技霸权,或者说,是中国公司的崛起影响到了美国的科技霸权,美国五角大楼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Eric Schmidt就直言:中国最好使用西方公司的芯片,而不是自己制造的芯片。

很显然,美国依然想掌控芯片等基础技术,而希望中国只做在此基础之上的上层应用,但如果中国企业也开始从事基础技术研发,那么自然就会遭到美国的打压,之前我国少将金一南就对此指出:华为在做基础技术,这是美国不允许的。

而5G就是基础技术中的一种,何况华为还自研了大量的芯片,基础软件方面还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因此最近这一年来,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可以说持续不断,但近日美国方面却突然宣布了一项新的措施,美国会修改对华为的禁令,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进行制定下一代5G网络标准的商业合作交流。

不想放弃?这才是美国想要的?

针对这次对禁令的修改,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在接受美国福克斯商业网采访时表示:这将有助于建立5G标准的统一。

诚然,在美国之前对抗华为的措施中,美国一直在希望制定新的通信标准,并以此希望替代华为,但分裂的形成,反而对美国更为不利,因为这增加了美国企业不必要的研发投入,简单来说,为了实现相同的功能,美国企业却要为两种标准各自投入研发费用和人力。

美国在这方面最大的动作,应该就是美国白宫方面提出的OPEN RAN联盟,该联盟成员已经超过31个,其中不乏像美国AT&T、英国沃达丰、芬兰诺基亚、美国思科等通信领域的巨头参与其中。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这是美国推出的用于替代华为技术和设备的方案,但是OPEN RAN带来的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好,简单来说,目前OPEN RAN的实力还不足以替代华为。

首先是近日美国国务院又推出一个ION的提案,与OPEN RAN联盟相比,该提案为半封闭半集成式的技术,或许是OPEN RAN的一种替代方案,但是该方案却连美国思科都不接受,因为思科是开放式的坚持拥护者,答案很简单,发展集成式技术,对思科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虽然ION的前途并不乐观,但起码让我们看到,OPEN RAN确实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否则ION这种提案根本没有可能出现。此外,近日作为OPEN RAN联盟成员之一的沃达丰却表示:如果英国禁止华为,那么英国将会丧失在5G的领导地位,很显然,OPEN RAN无法替代华为。

难道美国真的要放弃分裂,放弃OPEN RAN,选择同意与华为合作,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建立5G标准的统一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美国为什么还要不断的推出像ION这样的提案呢?很显然,事情或许并不像罗斯说的那么简单。

首先就所谓5G标准的统一性来说,如果是为了这一目的,美国直接将OPEN RAN联盟解散不是更直接吗,换句话说,美国是否同意与华为在5G标准制定上合作,与维护5G标准统一与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的亚洲政策高级总监内奥米表示:2019年5月的实体清单更新(即将华为列入到实体清单)引发了混乱,无意中将美国公司排除在了一些技术标准对话之外,导致其面临着战略劣势。而华盛顿贸易律师凯文表示:这一修正将可大大有助于美国公司保持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领导地位。

很显然,内奥米和凯文似乎要更诚实一些。允许美国企业继续与华为进行商业交流,继续在5G标准制定上进行合作,其实是为了提升美国在制定5G标准上的话语权,增强美国的5G技术实力。

所以我们先做个简单的总结对比,无论是美国近日提出的ION提案,还是沃达丰的表态,都说明了OPEN RAN在技术上还比较落后,而美国紧接着又态度突转,允许美国企业与华为仅仅在5G技术标准上进行合作,希望提升美国企业的5G技术实力,这种先后的关系难道只是偶然吗?

很显然,所谓的有助于5G标准的统一是表,增加美国5G实力,未来继续为OPEN RAN服务是里。

在OPEN RAN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了三家服务提供商,目前已经参与到日本乐天移动的网络建设,沃达丰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的试验,不仅如此,近日德国电信方面虽然在5G RAN部分继续选择了华为,但同时也表示:为了能够有更多的供应商选择,支持所谓的OPEN RAN技术倡议。

所以我们就看到,美国主导的OPEN RAN并非没有市场,只是目前在技术上还不达标而已,因此德国电信还表示,支持OPEN RAN是为了确保中期时间范围内网络中的设备组件更加多元化。

也就是说,OPEN RAN虽然现在还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德国电信的一个“中期”就解释了一切,美国需要补充自己在5G技术上的不足,间接的就可以向OPEN RAN进行“输血”。

或许有的朋友会有疑惑,美国积极与华为等业内同行合作,努力重回到通信的主导地位难道不行吗?就像当年的高通、思科等那样不是也可以吗?

不是不可以,是时间需要得太长,而且不是利益最大化。

想必有的朋友有所了解,5G网络有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高速率、高带宽和低延迟,目前针对高速率的标准,也就是eMBB场景的标准,早在2016年,在3GPP RAN1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方案,就成为了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最终方案。

而在另外两大应用场景中,华为也提交了自己的方案,诺基亚、爱立信根本没有提交方案,美国企业同样没有提交方案,换句话说,5G应用的另外两大场景,华为的方案可能也会成为最终的标准。

所以之前英国军情六处处长杨格就表示:5G技术主要是以华为技术为基础。

因此如果在这样的一条5G赛道上去竞争,美国很难去超越华为,同时也很难推出什么可以替代华为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这次美国破天荒的又同意美国企业与华为在制定5G标准上展开合作,其实并不意外。

在同一条赛道上难以超越,美国自然就会想到是否更换到另一条赛道,OPEN RAN就是这条赛道,上面我们提到了利益最大化,OPEN RAN可以说是完全符合美国利益。

因为OPEN RAN是开放式无线接入网,这样的网络形式,就意味着像美国思科这样的企业,也可以进入到RAN市场当中,在此之前,思科是拒绝进入该领域的。目前在全球通信市场的份额排名上,华为排名第一,其次是诺基亚、爱立信、中兴和思科。

所以思科应该说是美国最有希望在未来去挑战华为的,但思科前面的绊脚石需要有人帮助拿走,而美国白宫主导的OPEN RAN就具备这样的能力。

除此之外,OPEN RAN讲求的是软硬件解耦,其带来的结果就是,可以用美国英特尔的X86芯片,来替代华为等电信设备提供商的ASIC专用定制化芯片。

我们都知道,芯片是基础,是上游产业,如果让美国芯片在基站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美国也就重新回到了通信的主导地位,除此之外,这其中还蕴含着惊人的经济效益。

之前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教授Tetsuya Kawanishi指出:在6G网络中,未来全球需要高达1000亿个基站。

因此尽管美国主导的OPEN RAN现在还不成气候,但如果持续的增加技术实力,未来在6G网络中占到先机,那么仅在芯片上,美国英特尔就能获利不菲,对于美国来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既能让自己重回通信的主导地位,又能重新振兴美国的通信企业,还能收获巨大的经济收益。

写在最后

美国五角大楼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Eric近日就直言:西方国家应该与中国及其技术进行竞争,对华为的答案,就是通过拥有同样出色的产品和产品线来竞争,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共同进行竞争,每个技术平台都有西方价值观,这才符合西方的利益,中国最好使用西方公司的芯片,而不是自己制造的芯片。

因此所谓的竞争,无非就是美国主导的OPEN RAN联盟;所谓出色的产品和产品线,无非就是采用OPEN RAN技术的产品和产品线;所谓的团结起来,无非就是拉拢他国通信巨头参与进来;所谓的西方价值观,倒不如说是美国的价值观,西方的利益,到不如说是美国的利益;所谓最好使用西方公司的芯片,倒不如说使用美国公司的芯片,例如英特尔。

而根据媒体报道,据悉,如果华为对修订或制定5G标准作出贡献,新规将允许向华为及其关联公司出口某些美国技术,试问这种所谓的“贡献”如果不是贡献给了美国,美国怎么会愿意继续修改禁令呢?美国不想放弃,但华为也不会放弃,关于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