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光澤縣司前鄉岱坪村,51歲的河道專管員邱富秋帶上工具,騎上摩托車,開始巡查轄區內各小溪。“現在,每個月管護河道的工資有1500元,加上績效獎勵,比務工更划算,當然要把管護工作真正做好,讓羣衆滿意、讓大家放心,才能對得起這份收入。” 邱富秋笑着說。

這是光澤縣不斷完善河長制管理體系,實現了河長制工作“隊伍專業化、管理制度化、手段智能化、運行規範化”的一個縮影。

在此之前,村(居)河道專管員大都由村兩委幹部兼任,有責任心的村幹部能真正履職到位,而有的卻以種種理由敷衍了事。這也導致在河道管護中不可避免出現了一些羣衆呼聲較大的問題。縣內河道時常漂浮着花花綠綠的垃圾,炎熱的天氣有時還發出惡臭,村民對此頗有微詞。

如何讓河道專管員真正地履職盡責?成爲光澤探索河道管護的一項重要工作。

光澤縣水利局局長、河長辦主任陳正文說,在走訪調查中,他們發現了問題的癥結:過去,每個村(居)河道專管員只負責管護本行政轄區的河道,存在“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情況;專管員工資待遇不高,大多爲每月200元左右;有的專管員隊伍配備不合理,存在年齡偏大、人數不均的問題,且人員不穩定、履職考覈不落實;個別鄉鎮領導對河長制工作重視程度有所弱化。

2019年,光澤縣根據綜合情況,建立了長效管護機制,不斷完善河道專管員隊伍管理,優化村級河道專管員設置,將原有的專管員進行了職業化改革,按職業化管理目標要求,把專管員的配備和工資報酬落實到位。

以司前鄉在河道專管員隊伍建設爲例,該鄉選拔面向全鄉公開選聘,歷經三個月的報名、政審、筆試、面試、考覈、培訓等考錄工作,最後選定12名文化素質較高、工作敢於擔當、身體狀況優良的河道專管員分配到轄區內的3個工作站,每個站配備一名站長,負責管理工作站日常工作,2019年7月上崗後,管理成效顯著。全鄉12名專管員形成了日常監督的全覆蓋,遇事取證、處置的全鄉一盤棋,與崗位匹配的素質、報酬,讓河道專管員迴歸了“專管”的本位。

同時,光澤縣河長辦還加大河道專管員相關業務培訓和教育力度,提高專管員業務水平和責任意識,強化監管,提升精準調度,全面完成專管員巡河APP安裝使用工作,實現專管員履職可追蹤可評價,打造一支有熱心、有耐心、懂專業、能擔責、常態化的河道專管員管護隊伍。

“如今,河道專管員成爲職業人,不僅平常巡河管護工作做得好,確保了河面無垃圾,還及時勸阻個別羣衆的不文明行爲,成爲河道文明管護的傳播者。對臨時性的應急突擊任務,他們也能夠做到隨叫隨到,圓滿完成任務。” 陳正文介紹,目前,全縣科學設立15個河道專管員工作站,採取“點、線、面”結合進行合理佈局,河道專管員團隊優勢得以發揮,打通了基層管水治水“最後一公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