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個笑話,說某個天價小鮮肉拍戲的時候手指蹭破了一層油皮,全劇組都擁上前來慰問併火速送往醫院,粉絲們紛紛發帖盛讚偶像如何輕傷不下火線,就連醫生也大驚失色:“幸虧送來的早,要是再晚十分鐘,傷口就長好了!”

這是實事而不是笑話,而且也不是最誇張的,但是咱們今天要說的是梁山好漢中土財主和江湖客的區別,所以就讓小鮮肉們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吧。

即使是在梁山上,也有人養尊處優而另外一些人歷經磨難,我們從兩場戰鬥中,就能看出養尊處優的土財主小鮮肉和歷經磨難的江湖客滾刀肉之間的差別:行者武松對戰撲天雕李應,也許一招就能分輸贏。

梁山第一江湖高手,當然是行者武松。武二郎浪跡江湖多年,磨練出了鋼絲繩一樣強悍堅韌的神經,尋常傷病根本就奈何不得他。

在柴進莊上,武松得了當時算是重病的瘧疾,忽冷忽熱打擺子,只好用鐵鍬裝了一點炭火在屋檐下取暖(陰冷的陋室可能還不如外面暖和)。

從這段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小旋風柴進學的是三國時期的袁紹袁本初,對草根武松根本就是不屑一顧。

柴進不聞不問,宋江鼻孔朝天,一腳踩翻了武松取暖的鐵鍬,把一鍬炭火都掀在武松臉上,武松卻因禍得福,出了一身汗,好了——武松發瘧疾,連出汗的條件都沒有,可見柴進的待客之道,趕不上史進父親史太公的萬分之一。

受盡冷遇和白眼,武松養成了殺伐果斷的凌厲性格:殺人之後必定斬首,絕不留一絲後患。

武松在戰場上廝殺,都是把敵將一把揪下馬來,再一刀取走首級:遼國御弟大王耶律得重、方臘親弟三大王方貌、悍將貝應夔,都是在一個照面之下,被武松以搏命打法幹掉。

武松對敵人狠,對自己也狠。在烏龍嶺戰鬥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身負重傷:“武松醒來,看見左臂已折,伶仃將斷,一發自把戒刀割斷了。”

看到此處,李卓吾王望如餘象鬥連聲讚歎:“較關壯繆(關羽)醫臂事更快人,好漢子能刮骨,真頭陀能斷臂,英氣逼人,道心堅實。”

活着幹,死了算,這就是江湖客滾刀肉武松。

跟天罡正將中排名第十四的天傷星行者滾刀肉武松截然相反,排名第十一的天富星撲天雕李應,則是面團團富家翁,見不得血受不得傷的小鮮肉——李應雖不年輕,但是肉依然很新鮮,而且李應的年紀,也未必就比現在自稱“小鮮肉”的人大。如果說某些小鮮肉跟郭德綱于謙同齡,估計沒有人相信,但卻也是事實。

很多人都以爲撲天雕李應武藝高強,這才排在了魯智深武松之前。事實上小旋風柴進和撲天雕李應之所以能位列天罡並排在魯智深武松之上,都是“錢說話”。

雖然不能說李應就是一個戰五渣,但是要真刀真槍玩兒命,可能有一半地煞副將能把李應斬於馬下,其中原因很簡單:土財主李應的功夫是“練”出來的,或者說是“演”出來的,就很千年以後的太極宗師一樣,挨三拳倒三次,兩腿伸得筆直。

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座次之前,李應只有一次一次單挑經歷,而且輸得挺沒面子。

李應出場的裝扮是比較拉風的:頭戴鳳翅盔,身披黃金鎖子甲,前後獸面掩心(圓護),穿一領大紅袍,手持點鋼槍,背胯邊插着五把飛刀。

李應跟祝家莊的三公子祝彪交手,根本沒來得及發出飛刀,就被射落馬下了:“鬥了十七八合。祝彪戰李應不過……祝彪背翻身一箭。李應急躲時,臂上早著。李應翻筋斗墜下馬來。”

李應的武功,原本在祝彪之上,但是實戰經驗幾乎爲零,所以會射飛刀的居然躲不開弓箭,而且是看見箭來了也沒躲過去。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胳膊上中了一箭,李應居然掉下馬去了——這不是疼的而是嚇得。

我們看正史和演義,經常有戰將後背被射得矢如蝟毛還能繼續戰鬥(李道玄,鎧甲較好,只是皮外傷),面帶數箭也能逃命(糜芳),被砍掉半張臉仍然死戰不退(明朝大刀劉綎)。

但是李應胳膊上中了一箭,馬上翻着筋斗跌落馬下摔暈了,要沒有楊雄石秀救援,李應當場就掛了。

我們必須承認,撲天雕李應很能打,武功不弱的祝彪連二十回合都支撐不住,但是祝彪贏李應,卻贏得很輕鬆,如果當時中箭的是武松而不是李應,那麼祝彪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肯定也會被一把揪下馬來咔嚓了。

即使對面的不是武松而是病關索楊雄和拼命三郎石秀,祝彪也是不堪一擊:“楊雄、石秀見了,大喝一聲,挺兩把朴刀直奔祝彪馬前殺將來。祝彪抵擋不住,急勒回馬便走,早被楊雄一朴刀戳在馬後股上,險些兒把祝彪掀在馬下。”

楊雄石秀是殺過人見過血的,病關索楊雄更是以殺人爲日常工作,渾身都帶着血腥氣(也難怪潘巧雲出軌),祝彪當然見了就肝兒顫,十分武藝也只能使出三分。

祝彪見了楊雄石秀而肝兒顫,被行者武松凌厲的雙眼盯上,撲天雕李應可能連出槍的勇氣都沒有,這就是土財主與江湖客的區別,也是小鮮肉與滾刀肉的區別,更是傳舞者與廝殺漢的區別。

看了最近經常舉辦的“打擂”和“踢場子”,不知讀者諸君會有何感想。所以這裏有一個問題要提請大家討論:天罡正將中排名第十一的撲天雕李應,跟排名第十四的行者武松生死相搏,能支撐過幾招?會不會一個照面就被揪下馬來一刀斬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