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7月份,全国多数地区进入高温天,全国天气预报地图上一片骄阳。退休后曹老汉经常去公园找棋友下棋,一玩就是一天。这天上午他和往常一样来到公园,平时一般会带个水壶,当天嫌麻烦,就在出门前喝一大杯水,准备回来后再喝几杯茶。临近中午,曹老汉拿棋子的手使不上劲,反应慢不说,说话也不清晰。大伙儿以为曹老汉中暑了,于是把他扶到阴凉处,过了一会看他不见好转,这才通知家人,一起送他到医院。在医院里,医生诊断结果让大家吃了一惊,原来曹老汉不是中暑,而是热中风。

中风亦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的总称,其中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是常见的老年病。由于老年人几乎都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所以,当他们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或过量吸烟、饮酒时,就可能促使脑血管发生破裂或者堵塞不通,因而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能讲话、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这就是中风。

什么是热中风呢?一年里中老年人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分别是温度在0℃以下的寒冬和32℃以上的盛夏。热中风发生的原因是当温度升至32℃以上时,特别是当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由于人体温度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每天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所以,当机体因出汗多而大量丧失水分,同时又没能及时补充水分时,就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及血液循环减缓,从而形成微小血栓。微小血栓形成后堵塞脑血管,即引发脑梗。

夏天天气炎热,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患中风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中暑者来说,外源高热环境是直接致病因素,热量蓄积致使体温升高,首先摧毁了体温调节机制,进一步过高的体温,超过细胞特别是脑细胞能够耐受的程度,而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功能失调症状。离开高热源,进行有效降温处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中风则不同,它的直接病因在血管,导致中风发作的常见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等。而气温高热只能是诱因。解除高热有一定缓解作用,治疗必须针对血管病变进行防治。

如何在夏季区分中暑和中风?一个简单办法就可以轻松判断。让患者做三个动作:笑一笑,抬一抬(抬手),说一说(说出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这三个动作中如果患者有一个做不到,就要考虑脑血管病也就是中风发作了,赶紧一边打急救电话一边进行急救。

要预防热中风,先要防暑降温,避免高温下运动、劳作,适当补充水分。患有一些基础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应调整药物,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及血糖的过高与过低。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风患者最好在发病后四五个小时内得到有效的治疗,一旦发现脑卒中患者,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可避免脑组织坏死,及时恢复血流,大大降低致残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