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浙江义乌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妇联、市公安、市民政和市数据管理中心等部门下发《关于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的意见(试行)》,将于7月1日起实施。该制度在国内尚属首创。根据该规定,婚前可查询婚恋对象是否存在家庭暴力记录。

据全国妇联统计,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并且有70%的施暴者不仅打妻子,还打孩子。在这种背景下,凡是有助于消除家暴的探索都值得鼓励。义乌市此次出台新规,可以起到预防和减少家暴的作用,对于维护婚恋双方权益、建立美满婚姻都有积极意义。

之前发生的部分家暴,原因之一是婚恋对象在结婚之前不了解对方有没有家暴史,部分施暴者在婚后才暴露出真面目。但由于婚恋双方已经结婚,一些弱者就选择隐忍,这也助长了长期家暴。如果在结婚前婚恋一方可以查询另一方家暴记录,就可以重点考察对方,也可以谨慎选择结婚。

可以说,义乌“婚前可查询家暴记录”探索具有双重效果。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婚恋双方在婚前的知情权选择权,从而避免婚后遭遇家暴。一般来说,施暴者婚前就有某些家暴倾向,或对孩子或对兄弟姐妹或对前妻前夫曾有过家暴,婚恋对象一旦了解这些情况,就能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另一方面,此查询制度可以倒逼有家暴倾向者主动去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否则难以迈进婚姻殿堂。如今,很多人并不是为结婚而结婚,而是为了自己幸福去结婚。假如婚恋一方存在暴力倾向且不改正,恐怕另一方不会迈进“挨揍的婚姻”。所以,这一查询制度可减少社会上的家暴现象。

也就是说,这是预防和减少家暴的前置性措施。实话实说,过去家暴比例较高,就与前置性预防措施不足有关。当前置性预防措施越多越有效,家暴现象就越少,事中、事后解决家暴的成本就会越低。由此而言,“婚前可查询家暴记录”具有多重积极效应,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制度之一。

这一制度究竟发挥多大作用,关键在于家暴记录信息是否健全。义乌规定家暴注册簿的登记范围为:2017年以来因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被处刑罚的人员、被法院裁定受人身安全保护令限制的人员、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的人员,并实时更新。能否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延长查询时间?

如果可以查询2015年或者2010年以来的家暴记录,无疑就能为婚恋一方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信息。此外,不少家暴由于未经过公安、法院处理,显然不会纳入家暴记录。这既需要家暴中的受害者鼓足勇气寻求司法维权,也需要学校、医疗机构、居委会等机构积极监督家暴,及时报警。

随着《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实施,我国进入强有力的反家暴法治时代。但反家暴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一部法律反家暴。所以,各地及有关部门还需要继续去探索其他路径。比如怎样利用大数据反家暴值得各地去摸索实践,再如义乌婚前可查询家暴记录等,也是值得鼓励的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