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們的購房羣和網上,關於天府新區和五城之爭又開始抬頭,萬年不變的話題:天府新區是否存在泡沫?五城和天府新區怎麼選?

這個問題在今年成都市場下,特別是主城3萬往上,天府新區2.5萬+背景下,顯得更有探討價值,也更一言難盡。

究竟天府新區(以下均特指成都直管區)房價會如何走?有沒有破3的可能性?這個全面破3的時間大致在什麼時候?我覺得歷史數據比較有說服力,我們不妨先看看往年天府新區房價走勢,這可能會給我們看清這個區域帶來一點幫助。

(數據來源:備案系統、正合股份市場數據共享平臺)

可以看到從建立新區以來,大盤整體是向上的,但是會伴隨震盪下跌,特別是15年2月,曾經一度暴漲暴跌,不要沉浸在新房永遠上漲的幻覺中,二手房市場上遛一遛,要麼有價無市,要麼無人問津。

01

從發瘋到看空

在這10年以來,成都天府新區房價有三個時期,國家級新區成立前震盪下跌,之後是泡沫橫行,新政後又逐漸降溫。

2016年之前房價不僅沒有上漲,還長時間處於橫盤狀態,以二手房市場對比,16年均價在7000/㎡這個區間橫盤,17年3月政策變動跳水到最高20000元/㎡,18年515新政後又暴跌至13000元/㎡。

2017年限購後,房價短時間大幅上漲,房價甚至一度翻番,18年之前成都房價每年跳漲25%以上,上證、深證指數在那兩年只有不到9%的漲幅,但二手房市場幾乎降價53.84%,這個情況持續到了515之前。

515新政後,市場迴歸理性,特別是“高天”兩區單獨限購,鎖死一批熱錢,新政前雖然有一波行情,平均漲幅7%-8%左右,但是基本止步於16000元/㎡,沒有了過山車的刺激,流動性和收益率進一步降低,市場趨於平穩。

(天府中央CBD:百廢待興,道阻且長)

這個時候開始有不少人開始對天府新區房價有一些質疑:

目前天府新區均價在2.5萬/㎡左右,近期預售剛需盤一隻手剛好數完,去年平均增長幅度約8%,按這個速度,2年後天府新區應該全面破3萬/㎡才合理。

但是現在除了一些基礎設施、少部分中小企業,大部分規劃都還在紙面上,能兌現多少是未知數,以後能否成氣候也不是沒有風險,更何況還有東進攪局。

(目前唯一呈現的產城:科學城)

我很反感有人鼓吹,開發商眼光比你好,你都嫌荒的地方,開發商絕對不會去拿地,以後這裏配套齊全云云。

這種話術的潛臺詞是:我賣你的價不是現在的價,是以後它成熟起來後的價,所以你是爲未來買單。

天府新區處處都瀰漫着這種大餅味兒,仔細一盤算政策、人才、地理條件,天府新區目前來看,總部型經濟對人口的需求是很有限的,單位面積產值和高新區沒有可比性。

(數據來源:正合數據中心整理)

以上爲天府新區近10年二手房量價數據,有兩個特徵,其一是二手房猛漲一般是在很短時間,普通人信息渠道單一,很容易錯過這個時機,上一次暴漲就在515新政前夕;其二是二手房價格在經歷大幅漲跌後一般都是橫盤或整盤,中間伴隨小幅震盪,比如現在。

但是不可否認,在二手房市場,一些熱門樓盤成交價格並不低,樓市也許是有泡沫的,但是這種泡沫有大有小,有的泡沫會被刺破,有的泡沫會被消化,這部分房源顯然屬於後者。

02

從看空迴歸理性

時間線拉長來看,天府新區的二手房市場已經開始迴歸理性,而且今年特殊時期,樓市的水有點深,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除非不買女朋友就分手,否則對新房市場建議謹慎。先說結論:

一、天府新區存在一定泡沫,但購房者已經開始冷靜,這一點放到二手房成交數據上來看比較有說服力,目前這個區域出清週期超過65個月,供需比在3倍以上,上一輪去庫存中建倉的人並不打算長期持有,投機性拋售至少佔7成。

二、高新區未來二手房會鎖死流動性,天府新區成爲主戰場,但是新房市場相對透明,有剪刀差的低價地都在明面上,中籤率會非常低,剛需購房,要麼近郊,要麼二手。

現在還入市血拼的人,要麼是剛準備買房的萌新,觀望情緒濃厚,要麼是置換投資的老司機,追漲殺跌,看不到剪刀差絕不會下手。

03

市場兩極分化

作爲全國唯一的雙核心城市,成都五城區預售樓盤目前在品質上很難與城南抗衡,天府新區規劃時間晚,更像是現代都市的生活方式,適合遛狗、散步,再看開發商,主要是萬科、中海、保利主導,品質樓盤是主流,安置房、老破小就幾乎看不到了。

五城區鑑於土地本身不多,小盤開發爲主,優勢主要在配套和生活氛圍,成都四七九、華西醫院這種配套在城南不可能複製,歷史文化底蘊也不是用錢就能砸出來的,五城優勢在於所有紅利已經兌現。

不要忽視情懷的力量,很多成都本地人不缺房子,也不缺錢,不適合居住跟着工作走這條邏輯,實際上我有不少年輕朋友都明示或暗示了自己對城南的嗤之以鼻,對於3環,對於老成都生活方式的眷戀刻在骨子裏。

同樣的道理放到新成都人身上是另一番景象,不管是在五城還是城南工作,他們考慮的是地鐵、通勤、生活的便捷性,實際上這一部分人才是天府新區發展的動力,成都要帶領西部崛起,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新成都人。

目前非剛需市場分割爲兩個陣營,主城黨不優先考慮產品,配套和地段優先級更高,城南黨更看重產品或性價比,房子主要爲工作服務,這種購房觀的差異會帶來兩種完全不同的開發邏輯。

(配套成熟的成都老城區)

所以是否選擇天府新區置業,需要多個角度看。

一、從位置上來看,高新區要找一座睡城,天府新區仍然是不二選擇,但是主要適合剛改和改善,政策上對於剛需的態度是外溢到近郊

二、置換需求目前選擇面還很大,200-300萬量級產品今年肯定是主流,目前天府新區大部分配套都還在建設甚至規劃中,保守一點選擇錦江生態帶、南湖、麓山這些成熟板塊更靠譜

三、很多人認爲買天府新區雖然呈現不多,但是有潛力,這個說法是基於天府新區還有大量200萬以內的樓盤去庫存,現在天府新區普遍2.5萬/㎡均價,這個潛力要大打折扣,只能從自住角度選擇

(正合數據中心整理)

至於樓市泡沫,橫向對比幾個二線城市幾乎都存在,包括武漢光谷新區、成都天府新區、長沙湘江新區,近兩年鑑於政策這隻手調控,還不算很嚴重,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去年房地產投資消費比重佔GDP比重,也可以晚上去幾個住宅區看看空置率。

還有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可以判斷:房價收入比(=總房價/家庭年總收入)

天府新區新房總價大致在200-300萬這個區間,以200萬總價計算,按國際上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0-6.0之間爲正常,超過6.0代表有泡沫,假如這個房價是合理的,那麼家庭年收入(稅前總收入,不僅是工資)至少需要達到33.3萬左右,各位可以自己算算家裏一年賺了多少,有沒有達標。

那對於天府新區,你怎麼看?五城和城南你怎麼選?歡迎留言區留下你的寶貴意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