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过天晴后,山间路边会有各种各样的野蘑菇破土而出,每年各地都会有因食用毒蘑菇引起中毒的案例发生,为此,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到野外游玩最好别因为贪图野味,采摘野蘑菇吃,一旦中毒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院救治。

据市疾控食品专家介绍,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碱,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及神经系统,即使是微量被吸收到体内也是很危险的。因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进食后一般经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剧烈呕吐、腹泻并伴有腹痛。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出现幻觉。

野生的蘑菇种类很多,因此民间也就有了很多辨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的方法,如颜色鲜艳的蘑菇可能有毒,不生虫的蘑菇可能有毒,有异味的蘑菇可能有毒,手感黏滑的蘑菇可能有毒。

然而市疾控中心食品专家指出,事实上这些常识都是不准确的,如果根据这些经验来辨识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则有可能祸从口入。

也就是说,有些有毒的蘑菇颜色未必鲜艳,有虫的、摸起来不黏滑的蘑菇也可能有毒,食用后也会危害人体健康。蘑菇的种类非常繁多,有毒还是无毒,仅从外表上是很难判断的。比如广东最毒的致命白毒伞,就长得很素雅。当然,毒蝇伞长得很漂亮,它确实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非常著名的食用菌。

还有的市民认为,只要在做蘑菇汤时,加上蒜瓣或者是用银器盛汤,如果蒜瓣和银器不变色,就说明蘑菇无毒,可以放心吃。 其实,这条民间流传甚广的“验方”也不准确,对有些毒蘑菇根本检测不出来。

因此,夏天到野外游玩尽量不要摘野蘑菇吃,也尽量不要采野菜。餐馆对于顾客自带的野生蘑菇最好拒绝加工。一旦吃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恶心等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刻催吐,如用手指抠咽部,并尽快前往医院救治;如有可能,尽量把问题食物同时带往医院,以便医生辨识并尽快找到解毒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