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接着來學習,道德經裏面的名言章句,先來看一下,本章我們要學習的具體內容,道之爲物,惟恍惟惚,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僞;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見樹抱朴

咱們閒言少敘,直接進入主題,來看一下第一句,道之爲物,惟恍惟惚。什麼意思呢?這一句是道德經,第二十一章中的,其開頭是,孔德之容,惟道是從。所以看見了吧!大德的背後就是道,那道是什麼東西呢?說不上來啊!所以老子說惟恍惟惚!就是恍恍惚惚,若隱若現,若有若無,這就是德後面的道!其中有精氣神,還有誠信!能理解吧!道德二字本來就是形而上的,所以這個只要理解了就行,不要去糾結。

心如蓮花

再來看第二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這一章就是老子發出的,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感嘆!就是他老人家講的,遵道而行,但是我們正常人的遊戲規則,有時候往往是背道而馳的!老子說人們所畏懼的,自己也要畏懼!但是別人所喜好的,則不然!所以這不是老子標新立異,而是真真正正的看透了這些!這就是和而不同!我們更不要自以爲是。連聖人都如此,更何況吾輩呼!第三句,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這句話一出,就是要打破我們的三觀嘛!爲什麼這樣說呢?老子說,回到內心本來的自我,回到那個原始的質樸的自我,就是結繩記事的個時期,那種狀態!然後很少有私慾。要回到那種狀態,就要拋棄掉現有的仁義道德!比如,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老子認爲把這些都通通的拋棄掉,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到底行不行!值得推敲。

自然

再來看下一句,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僞;我們這是倒着往前講的,但是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句,一下子恍然大悟,剛剛講了三絕,緊接着就是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僞!能理解吧!這都是顛覆性的言論,這個大道就是春秋時期的道德規範,包括治國安民!老子認爲把這些條條框框去除掉,才能體現出真正的仁義。那些機巧的智慧一出,伴隨而來的就是虛僞!呵呵,當下有兩個字,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那就是山寨二字。看看我們生活周圍,無處不在的充斥着假冒僞劣。爲什麼?老子早就找到問道的源頭了。

太上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最高不可攀的那個,下面的人知道他的存在,這個我們今天都用在管理學上面,就是潤物細無聲。次一點的就是親親我我,褒獎贊譽!還有更次的呢!我就不講了,大家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明白萬物發展的規律,掌握天文地理,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乃至於五行八卦,這個叫知常,但是比較難哦!不知道這些道理,胡作非爲,妄自尊大,最後就凶多吉少嘍。

微妙玄通

好了,再來看最後一句,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老子說,過去那些善於行事的人,對精微深奧的東西都能做到通達,這樣子的人真是深不可識。也有的翻譯成善於按照道的標準,來行事,然後微妙玄通。其實都能講的通,一個道理,所以不要去糾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