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遠去血與火的征程、刻骨銘心生與死的記憶(5)

作者:張道平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着柔漫的輕紗,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這首膾炙人口的蘇聯歌曲,曾經響徹二戰時的歐洲戰場,也曾傳遍中華大地,人們記住這首歌曲的重要原因,是源於聞名世界的“喀秋莎”火箭炮。廣州軍區炮一師209團,就是在朝鮮戰場上威風凜凜的“喀秋莎”火箭炮團,直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喀秋莎”火箭炮才退出現役,由63式19管130火箭炮替代。炮兵第209團在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後,駐朝整訓期間,於1954年12月歸炮一師建制,直到60年後炮一師番號撤銷。

1979年對越作戰,炮兵209團一營配屬121師從北線向高平穿插進攻,2月20日由越南通農縣出發,經那亭、魁剝、那黃、班約,徒涉平江,又經過一段路程後,連隊來到那民附近隱蔽待命。

我們一連六門炮的瞄準手作爲陣地偵察組的組成人員,由一排長黃友忠(廣西桂林人,74年兵)帶領在預設陣地周圍尋找適合陣地位置,這一帶都是荒山坡地,地勢複雜,不是《陣地勤務教程》中規定的理想位置,最後選址在那民村附近529高地北山坡上,此地雖然進出陣地時坡陡不甚理想,但相比較而言還是能湊合用了,並且擠一擠還是能一字形擺下全連六門火炮的,便以統一指揮。

經過全體陣地偵察組人員的揮鍬揮鎬一起努力,很快就把各炮陣地和進出路修好了。然後各瞄準手引領自己的炮車進入陣地。由於坡陡路險時間緊迫,炮車進入陣地需要掛低檔爬坡向上衝,還需全班同心合力地往上推,此刻正值中午,豔陽高照,天氣炎熱,連長黃志強、指導員徐福泉在不斷地喊着"加油!快點!"。

2017年一連戰友相聚清遠留影

右起:張道平(作者)與連長黃志強、龔東初

全連人員頭頂烈日,揮着汗水,奮力地將炮車向陣地推,經過大家同心協力,一番艱苦後我們四炮首先佔領了山坡的炮位,緊接着其餘各炮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進入了陣地。

我們四炮在調整炮車水平時,由於受地勢所限制,火炮右後輪地勢較低,按班長黃政文的要求填進一些土後,幾經再試,車體水平仍達不到要求。這時我想起了車輛上還有兩條支撐木,就取了過來並墊於右後輪的千斤頂下面,再經調整,炮車水平果然達到了要求,很快我們便做好了賦予射向和各項工作。全營終於在前線指揮所規定的時間——12時前做好了射擊準備。

14時正,站在六門火炮中部後方指揮位置上的連長黃志強大喊:“全連射擊!M841號目標,榴彈瞬發短延期引信,表尺xxx,方向xx-xx,一次齊射裝填!”

排長、班長也在各自的位置傳誦着連長的口令,我邊複誦着口令,邊熟練地用左手擺動方向機,右手裝上方向、表尺等射擊諸元,操動着高低機,很快就準確地裝上各項射擊諸元,並瞄準後報告:"四炮好!",其他各瞄準手都報告:“一炮好!二炮好!……!”

然後基準炮進行試射,我們各炮都隨着修正口令操作,試射完畢後,連長下達口令:“全連一次齊射,放!”

四炮長黃政文按下電鈕,瞬間“嗖、嗖、嗖……”19發火龍飛向敵人目標,各炮都在最短時間完成了射擊任務。這是一次全營齊射,出國後第一次齊射順利結束。20多秒的時間,全營共向目標發射三百多發炮彈,一個連6門炮,一個營三個連,每門炮19發。6x3x19=342發。

上級指揮所通報說,彈羣覆蓋目標,目標區爆炸聲不斷,火光沖天,射擊取得了理想效果,大家深受鼓舞,信心倍增。戰後查明,這次齊射,擊中了敵人的一個後勤基地,摧毀油庫、彈藥庫、糧庫各一座,並摧毀敵人基地的防空部隊,消滅敵高射機槍陣地一處,摧毀高射機槍31挺。

射擊完畢,我們馬上做下一個齊射的準備工作,要把19發炮彈上膛,每發炮彈66斤,這個工作挺累人的。做好了下一個齊射準備後, 利用戰鬥的間隙,大家都在挖防護掩體。我將自己的貓耳洞選址在火炮左後側的坡地上,這裏雖然土質較結實,但距離火炮較近便於上炮位。

由於連日來的征戰勞累,加之向那民行進半路遭遇敵人襲擊,涉水推炮過河,爭速度、搶時間佔領陣地等等,大家都很疲憊,體力早已嚴重透支。就在搶時間佔領陣地的期間,全連有五名戰友累暈在陣地上,有班長、炮車司機等,有一輛炮車因司機累暈,炮車是由副指導員蘇萬聚(河南沁陽人,66年兵)頂崗開進炮位的,因爲陣地上只有蘇副指導員一人是司機出身,可以臨時頂替司機駕駛車輛。連隊的衛生員毛川河也因搶救累暈戰友時而累倒了。

這個時間挖貓耳洞身體難於支撐了,但爲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這個掩體貓耳洞還必須得挖,並且要盡力構築得好些,抱着這個信念,我拖着疲憊的身體,咬着牙完成了貓耳洞的構築。

大約是下午的15點左右了,這個時候傳來了"開飯了"的叫喊聲,班長派兩名炮手將全班的飯菜打了回來。這個時分開飯不知是午餐還是晚餐的。飯餐只有主食白米飯和一份蔬菜,外加一個青瓜罐頭,飯菜雖然很素,但喫起來卻特別的香,這頓飯可是出國兩天來喫到的第一餐熱飯。

在出國後的行軍途中,炊事班幾次想停頓下來,爲全連做頓飯喫,但都沒有做成,因爲一路上的時停時走,全連指戰員們只得喫隨身攜帶的761壓縮乾糧,行軍中,啥時走,啥時停讓人難以預料,急得炊事班長劉紹才(湖南瀏陽縣人,74年兵)只想哭。

爲了做好這餐飯,副連長畢勤志(河南確山人,65年兵)在連隊火炮一進陣地後,便親自跑到炊事班去督促他們,並向炊事班人員提出了要求,以後每天必須確保爲全連提供一頓白米熱飯,熱菜。

炊事班在陣地一側的依地勢挖了一口無煙竈,並用出國前就已準備好了的米菜做出了這頓飯,水也是從國內帶來的,因爲當時宣傳說,越軍在飲用水源裏投毒,所以炊事班在出國前便準備了幾天的用水裝在解放牌汽車上,連同其它食材、炊具拼成"伙房車",行軍時在連隊的車隊後面跟進。(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