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4日

今天的辽宁,总算找回了曾经那个为大家所熟悉的辽宁的味道,在一如既往的高强度夹击逼抢之后不再是复赛前两场那般无法得分,而是能够稳稳的把球打进篮筐。

前面两节打完他们落后8分,但是第三节他们打出了惊人的34-10的比分,一举逆转比赛奠定胜局。

在第三节高诗岩上场后5中3的三分是辽宁能够逆转比赛的关键所在,这关键之处不在于高诗岩的良好比赛状态,而在于辽宁总算是拥有了三分线外稳定的火力支援。

之后才能够一马平川、水银泻地、摧枯拉朽的赢下这场比赛。

基于复赛后前两场比赛的状态,我们一直都在诟病辽宁进攻端三分火力过于差劲,第一场打北京,他们三分球总计20中4,甚至连不擅长投篮的郭艾伦都命中了一记高难度后撤步三分。

第二场打广州,辽宁三分27中7,这里面依然还包含着不擅长投三分的郭艾伦的两记三分球。

综合前面两场,辽宁的防守固然一如既往的凶悍,但是进攻却出了强攻再也没有别的法子,很多人在诟病郭艾伦只知道一猛子扎进篮底下而不懂得组织串联队友,但他们却忘记了当时辽宁的外线毫无火力可言,而郭艾伦一猛子扎进去反而是辽宁最稳妥的得分方式。

总之是郭艾伦扎不进去了那就大韩打,大韩被推离开了篮筐那么梅奥就得强行来一个。

既无任何整体性可言,也基本上看不到任何流畅的进攻。

但这一场比赛,在第三节的辽宁展现出了跟以往完全不同的状态,他们找到了三分线外的感觉,这就逼得上海不得不扩大防线,这样一来内线的空间就变得更大了,也更有利于突破了。

几个三分球一落袋,郭艾伦的突破就变得更容易了,借一个挡拆就可以杀进去,逼得上海队及时回缩,这时候再轻松的分到外线便是。

这样一来,场面就被打开了,进攻也变得顺畅,球队的整体性也显著的增强。

之前两场辽宁在进攻端的毛病,在本场的后面一节半,荡然无存。

除了进攻端三分投射的进步,还必须得赞扬一下辽宁队出色上抢夹击防守,从第三节开始,辽宁全队在防守端像是上了刺刀一般,拼命夹击上海的持球人,并且能够在上海持球人出球之后立马回到防守位置。

这脚步迅速移动上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辽宁作为在疫情之前本赛季拥有争冠实力的强队,这上抢夹击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上海持球球员遭遇夹击,出球之后也寻不到空位机会,便只能重新打战术,这进攻端便变得极为艰难,很多不应该有的失误连续出现,反而帮辽宁找到了进攻端的诀窍。

如果上海队也是一支强队,在遭遇强大防守压力的时候依然能够稳住阵脚,那样我们便能够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攻防大战,而不是如本场下半场这般一边倒的比赛了。

辽宁借着打上海找回了自我,但这自我能否延续下去还未可知,毕竟高诗岩能够命中那么多三分也不是常态,他们中距离进攻跳投几乎为零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善。

借挡拆,运球压一步急停中距离,这个技术动作不仅仅只是郭艾伦不擅长,就连OJ·梅奥也用得少。

或许是因为他还没能完全熟悉CBA赛场的缘故。

没有中距离的加持,辽宁想要稳住他们本场下半场这样的进攻状态,就非得在三分线上做文章不可,三分线外的投射必须成为他们的常规武器才行,这个如果稳不住,那辽宁也就是昙花一现。这是辽宁进攻端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辽宁最大的问题,辽宁最大的问题出现在防守端。

我们都知道辽宁的上抢夹击非常厉害,但是我们也知道这样的上抢夹击是非常消耗体能的,即便强如辽宁队,在一场比赛里面也只能在落后过多或者是末节短暂的几分钟里面把这个上抢夹击做到完美。

而更多的没有搞上抢夹击的时候,辽宁的防守可谓是漏洞百出。

他们现在的内线没有护框大个子,而锋线上的球员的移动能力又有些慢,贺天举、刘志轩两人是倒在了伤病下,而补上来的王化东从目前的情况看是跟不上球队的节奏的,丛明晨是个投手,本就不擅长防守,而郭旭又太年轻,身材也太单薄。没有内线护框手,锋线的协防也相对薄弱,就很容易被对手无球穿插打穿防线。

在本场比赛的首节,上海队的小外援麦卡勒姆就是凭借着穿插单场得到了12分,帮助上海29-22领先辽宁。

董瀚麟在低位拿球的时候,麦卡勒姆可以直插篮下,罗汉琛突破进去绕出到油漆区附近吸引了防守之后,麦卡勒姆也可以直插进去,甚至是麦卡勒姆传球给董瀚麟,随即也能跑出位置直插篮下。

只要上海的小后卫摆脱了自己的防守人,那么在半场阵地战里面就如入无人之境一般!

辽宁在下半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夹紧持球人,让他无法出球,随即又回到自己的防守位置,这样就破坏了上海的整体战术节奏。

但前面我说了,这很消耗体力。

辽宁只要找到三分线外的感觉,然后锋线的防守人的协防意识能更好一些,他们就仍然是拥有争冠实力的强队,只是这三分线外的感觉或许随着比赛的深入慢慢可以找到,这锋线球员的协防意识却不知从何谈起。

这个防守问题,不能强求大韩去提升自己的护框能力,因为大韩本就不是那种类型的中锋,还是希望刘志轩、贺天举等人能够早日找回状态,不然本赛季的辽篮怕是走不太远。

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