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汽车或将退出中国市场。

援引媒体报道,日前召开的年度大会上,三菱汽车首席执行官加藤隆雄表示,未来三菱将逐步取消包括欧洲、中国在内等市场的业务。

一石激起千层浪。经媒体报道与舆论发酵后,6月23日,三菱汽车紧急辟谣称:“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并进一步表示:三菱自动车会以有效利用有限资源的同时,通过结构改革来进行固定费用的削减,作为最优先考虑的课题,来提升各国的盈利性。具体的实施策略还在检讨中,但是关于中国,会和现有的合作伙伴继续开展今后的事业。

虽然这一则三菱官方的声明并没有明确的表示要退出中国市场,但却明确了三菱正在进行的“结构性改革”。

而当这些传闻和官方消息相继发布的时候,还真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今年上半年雷诺的剧本。同样的剧情,同样的人物设计,以及极有可能出现的同样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雷诺临时首席执行官克洛蒂尔德·德尔博斯表示,雷诺将推进一项降成本计划,计划将在三年内削减至少20亿欧元的结构性成本。并对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探讨关闭工厂的可能性以控制成本。

随后,同样是一个类似的含糊不清的官方声明,然后就是雷诺一纸声明,关停了东风雷诺的业务,将雷诺品牌正式退出了中国市场。

现在,同样的剧本,演绎到三菱这里。同样“剧情”的背后,是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深层次改革计划的一部分举措。

据悉,日产汽车宣布将从今年5月开始,削减约20%产能。同时,对雷诺日产三菱的联盟,深化改革的项目里也包括两家公司将减少车型的生产,共享生产设施,并专注于每个公司的地域性优势和技术优势,来进一步的削减成本。

按照彼时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规划,三大品牌将重新划分市场,其中日产品牌将主导美国、中国以及日本本土市场;雷诺将以欧洲、俄罗斯、南美以及南非作为主导市场;在南亚市场,雷诺将会与日产共存;三菱则主导东南亚、大洋洲地区以及小片的中东地区,非洲中部。

从全球目标市场的划分上来看,这三个品牌各自所划分的目标市场范围,也确实是这三个品牌目前相对优势的细分市场。

结合此前雷诺退出中国市场的举措,现在传闻的三菱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而三菱含糊其辞的官方声明,似乎也从侧面印证着这样的说法。

尽管三菱对退出中国市场一事紧急辟谣,但现实的问题是,三菱在中国市场正在面临着边缘化和“后继无人”的窘境。

根据三菱在华唯一合作伙伴广汽三菱发布的五月销量数据显示,今年5月,广汽三菱完成新车销量7001辆,环比增长40.02%——仅仅7001辆的销量,就创下40.02%的巨大增幅,三菱市场地位可见一斑。

细化看,在广汽三菱销量大涨的5月,作为销量主力的三菱欧蓝德完成销量5411辆,全年前5个月累计完成销量16516辆;三菱新劲炫完成销量815辆,全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3028辆;三菱奕歌完成销量760辆,全年累计销量3094辆。

至于剩下那25辆,应该是被广汽三菱旗下的两款新能源车、进口帕杰罗以及平行进口的帕杰罗·劲畅所“瓜分”。

每月七千的销量表现对于广汽三菱这样一个企业来说,的确是很难支撑其生产线的满负荷运转。可以肯定的是,在月均7000辆的“喜人”销量背后,必然是过低的生产线开工率和更慢的生产节拍。而这样的情况与退出中国市场前的雷诺品牌,也是极其相似的。

彼时,东风雷诺全年的在华销量,不过万余台,已经无法再继续支持生产线的满负荷运行。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三菱而言,核心的问题是“后继无车”。

自从三菱停产EVO,并停止帕杰罗第五代车型的研发后,三菱在全球的产品线就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两个顶层建筑。三菱的产品线,也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快速的压缩,到现在只保留了数款SUV和针对特定市场的小型轿车产品。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广汽三菱已经很久没有推出过“像样”的国产化车型了。

去年,三菱正式发布新劲炫,这也是自2010年正式亮相,2012年正式国产之后,三菱劲炫所经历的第三次改款。

作为一款小型SUV,从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年的产品生命周期,劲炫真的是可以创下一个长寿纪录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三菱劲炫何时能够换代,依旧是个未知数。

作为三菱最新产品,三菱奕歌在2018年登场,但是销量已经说明问题——它并不好卖。三菱新劲炫、奕歌以及欧蓝德,构成了目前三菱在国内的主力国产阵营,也是三菱时代最后的产品。

随着雷诺日产入主三菱,新一代的三菱产品也将全面的朝着日产的技术路线靠拢。目前,三菱全面押宝的产品是正在进行路试的新一代欧蓝德,新车将与日产奇骏共享技术平台,以实现生产研发成本的降低。

既然是这样,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如果说现款的三菱欧蓝德还能够凭借着三菱的技术特点与日产奇骏拉开差异化的产品布局,实现一定的销量的话,那么新一代欧蓝德,很显然就已经成为一款和新一代奇骏相同的双生车型——就像雷诺科雷傲和日产奇骏之间的关系一样。

那么,按照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地区分化,以及雷诺科雷傲主动在中国市场退出与日产奇骏的竞争来看,新一代三菱欧蓝德大概率的事件也将会是避免出现在中国市场。

这样一来,广汽三菱恐怕真的是“后继无车”了。事实上,从2012年挂牌成立到现在,广汽三菱在八年的时间里也不过才投放了四款三菱车型。缺产品的问题,一直存在。

而在三菱官方发布的通告中讲到的“和现有的合作伙伴继续开展今后的事业”这件事,应该是讨论如何进行技术转移这一类的问题了。至于新产品,大概率是不太可能了。

依照目前的态势看,对三菱是否退出中国市场本身的讨论也就变得没什么意义了——市场不大、后续产品匮乏——退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注: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