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古代航海針路簿描繪釣魚島山形水勢“釣魚島自古屬於中國”再添鐵證

(資料圖片)

◀《東山島古代航海經驗手寫書》中的“釣魚臺”及附近島嶼圖形

本報訊(記者 朱儁輝 文/供圖)“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屬於中國”於日前再添鐵證:一本成冊於清朝中葉後的《東山島古代航海經驗手寫書》航海針路簿中,出現了“釣魚臺”(釣魚島)的山形水勢圖,這在古代航海圖記載中並不多見。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但日本沖繩縣卻在6月22日通過議案,對釣魚島進行篡名。此番發現,也是以歷史事實駁斥了日本沖繩縣通過的所謂釣魚島“更名”議案這一非法行徑。

鐵證如山。6月23日,福建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閩臺區域研究中心專家劉義傑對該手寫書進行了考證。他發現,該手寫書中所繪的“釣魚臺”之山形水勢,與其他中國古代航海圖所繪“釣魚臺”形狀基本一致,可以推定該手寫書中的釣魚臺就是今天的釣魚島。而依據“釣魚臺”這一名稱喚法的演變過程,劉義傑推斷,該書大致成冊於清朝中葉後,而鑑於民間航海指南需經數代航海家積澱而成,因此其歷史又可溯至明朝。

“它再次證明了中國發現並命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歷史,遠在日本篡名之前,再次以有力證據證明了‘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固有領土’。”劉義傑說得斬釘截鐵。多年來,他潛心研究中國古代航海史,對各種航海指南文獻的研究尤深。在他看來,釣魚臺(釣魚嶼)的圖形,在中國海防圖中比較多見,但在山形水勢圖(航海圖)中,目前卻僅此一見。

對於該手寫書書名,劉義傑認爲,這本書準確的叫法應是“針路簿”,在古代具有極高的價值,往往祕而不宣,故又有“舟子祕本”的別稱。

《東山島古代航海經驗手寫書》系東山文史研究者黃炳欽於2010年淘得。全本共226頁,所載均爲航海指南。其中,1至15頁爲海上航行注意事項,191至226頁爲“外洋各嶼山形”,以圖配文描繪航線周圍的大山、島嶼和山脈形徵。第195頁描繪了“釣魚臺”山形水勢圖,圖的右邊伸出三條直線,有可能是臨海岩石。“釣魚臺”的右邊是“梅花嶼”,左邊依次列有“黃尾嶼”“赤嶼”和“桔尾兩相如”等圖形。黃炳欽發現“釣魚臺”和百度地圖的釣魚島形狀極爲相似,“釣魚臺”等島嶼的排列順序也和現代海圖中所記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方位、形狀相仿,他曾據此推測,書中的釣魚臺就是釣魚島,但苦無印證。時隔十年,他的推測終於得到專家的肯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