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起穿越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王莽。畢竟是能和位面之子劉秀一較高下的人物。而且王莽當政時進行過一系列的改革,其具體措施在當時,都頗有些現代社會的感覺。

比如他上臺後就搞了土地改革,減小貧富差距:

今強者歸田以千數,弱者曾無立錐之居,父子夫婦終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馬餘菽粟,貧者不厭糟糠。

具體措施就是將土地收歸國有,然後按人均分配。比如一對夫婦,分田一百畝;一家有八男丁者,分田九百畝。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予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

再比如廢除農奴制,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這也頗有些人人平等的感覺。

此外,王莽還推行了許多先進的經濟措施,比如將鹽、鐵等一些重要的民生項目收歸國有,向商販徵稅,實行貸款制度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被認爲是王莽穿越的有力證據。

甚至於之前還出土過一把王莽時期的卡尺,其造型和現代卡尺基本沒什麼區別。

但是,這些只是比較片面的觀點,其實根本經不起推敲。王莽改制的大部分措施,其實都是有先例的,而且他的這些改革基本是結合了當時的一個社會環境背景,有理可循,出現得並不突然。

比如田地國有和奴婢私屬,其針對的便是西漢後期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而針對這一現象,他參照西周古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田地國有,其實就是當初西周的井田制。而西周的歷史證明,這種平均分配的制度,壓制了進取心,影響力生產力,其實是不適合有着嚴格社會等級區分的封建時代的。

至於那出土的卡尺也不是什麼鐵證,因爲卡尺的原理本就不難,古人做出這種東西很正常。所以,王莽的穿越身份,其實並不靠譜。

事實上,相比於王莽,秦始皇才應該被稱爲穿越者,他乾的那些事兒有着很大的穿越嫌疑。

首先,政治上,秦始皇推行郡縣制,完全廢除了分封制。要知道分封制基本上是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史,歷朝歷代,大多都會有分封,明朝都還得封藩王呢。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居然敢開這樣的先河?

此外,秦始皇還搞了一個三公九卿制度,其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是行政核心,丞相管理國事、太尉掌控軍權,御史大夫則管監察。這不就是現代美國人的三權分立嗎,只不過是頂上多了秦始皇而已。更令人驚歎的是,這種三權分立秦始皇一直下設到了縣一級,比如縣令主要管政務,縣尉掌握軍事,縣丞掌管司法。

看了看美國的三權分立,你很難想象,這居然是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玩兒剩下的。

當然,這還不算完。秦始皇還是全世界第一個玩“標準”的。什麼叫標準,簡單來講就是將制度或者物品的形式統一化。舉個例子,蘋果的充電器只能適配蘋果手機,安卓的用不了。

當然,標準的意義不僅僅是充電器那麼簡單。比如咱們給非洲修鐵路,基本不賺錢,甚至於倒貼。如此典型的賠本買賣,爲何咱們還要做?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搶“標準”,因爲不同國家的鐵軌寬度標準是不一樣的,咱們援建的鐵路自然是咱們國家的寬度,那麼日後這個國家想要鐵路統一化,那就必須得用咱們的產品。

而越來越多的標準靠攏,就能拉近兩國的關係,當這個國傢什麼都在用咱們標準的時候,那他們就離不開咱們了。

秦始皇其實也是這樣的想得,當時滅掉六國後,天下並不穩定。六國有着自己的貨幣、文字甚至於車軌的寬度都是不同的。這些標準的存在,使得六國和秦國有着天然的割裂感。

於是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就開始着手標準制定。他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將天下人都歸置在秦朝的制度下生活,這樣可以最快的打破六國隔閡,使融爲一家。這和咱們推廣普通話、統一使用北京時間是一個道理。

你很難想象,秦始皇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弄了。

當然,除開這些制度上的東西,秦始皇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實證。

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組建一個發達的交通系統,絕對是非常有必要的。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能最快速度的幫上忙。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瘋狂修路,大名鼎鼎的秦直道,更是被稱爲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此外,基於“車同軌”的標準化,秦朝還發明瞭馳道。即鋪上特製的木櫃,使得馬車在上面能夠受到更少的地形的障礙摩擦阻力。這就如同咱們今天的鐵路一般,這大大提高了秦國交通的運行效率。

以上種種,我們其實都可以將其歸結於古人的智慧。但神奇的是,這麼多的智慧,居然在秦始皇短短几十年的執政生涯中集中出現,這真的只是巧合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