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彭大炳,河南桐柏县人。1929年1月出生,1949年6月入伍,1956年加入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1968年济南军区组建陆军第五师,任陆军第五师后勤部营房科科长。1982年转业,1992年光荣离休。

1958年3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布撤军公报,志愿军将于12月以前分3批全部撤出朝鲜。

大家个个喜笑颜开,热烈拥护撤军,表示要做好一切撤军的准备工作。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全部撤出的和平行动是中国对和平统一朝鲜、缓和国际局势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对美国及其仆从军队是否撤军的严重考验。

我当时在志愿军后勤部营房部工作,营房部是最后一批撤军,与第一批撤军相距半年多时间。有关撤军的工作,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

很多志愿军官兵成群结队地前往烈士陵园,向为和平事业光荣牺牲的烈士致敬并献花圈,为长眠在朝鲜国土的志愿军烈士们默哀。我也和几位战友一起前往包括毛岸英在内的烈士陵园向他们告别、致敬。

我们营房部周围都是些山坡地,杂草丛生,平日我们经常和当地群众一起拔草、平地、扶一扶禾苗。这些活都很轻松,我们边干边谈。

临撤军前,我们和当地群众共同栽了5000株树。种树时往往都是两个人在一起,一人挖坑,一人栽树、浇水。一般一个是志愿军,一个是当地老百姓。

当时,我和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一起栽树,她总是抢着多干些活,帮我培土、提水。中午吃饭时,她一定要把带来的饭分给我吃,我再三推辞也不行,只好把带的面包给她,临别时她问我住址,我就把营部的代号——204部队10连告诉了她。

除了种树,我们还把营房周围的一些杂物清理干净,用大小相近的石子,铺在房前屋后的水沟边和营区的主干道上,然后再铺上一层沙子,使整个营区路面干干净净。院里还修起花坛,上面用朝鲜文字写着欢迎朝鲜人民军,路口上扎着彩门,上面写着“中朝友谊万古长青”。

撤军的前一天,我们把办公室和宿舍都打扫得窗明几净,办公桌上放上笔、墨、纸、砚,还留下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告别信。我们几个战友特意在办公室合影留念。那位跟我一起种过树的老大娘,特意带着苹果到部队为我送行。

当时,服务社已经停止营业,我就把准备在路上吃的食品送给她,并一起坐上汽车送她回家。到了她的家中 ,老大娘热情地把我和司机迎进屋,与我们聊了起来,虽然她说的朝鲜语我大部分都听不懂,依稀理解了她祝福我精神愉快、一路平安,我用仅会的几句朝鲜话向她道谢,祝福她家庭幸福、长命百岁。

1958年11月20日,后勤部机关全体官兵排着整齐的队伍、打着红旗离开营区,走向成川车站。车站上装饰一新,挂着两国国旗,两旁竖立着标语,写着:“向为和平而战的志愿军致敬!”在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热烈欢送中,火车徐徐开动,几个小时后到达平壤。

当时的平壤,雨后初晴,在灿烂秋阳的照射下,全城到处飘扬着中朝两国国旗,在宏伟的平壤车站,大楼上高悬金日成和毛泽东的画像,大楼两旁悬挂着用中朝两国文字书写的大幅标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们建立的伟大功勋在我们祖国历史上永放光芒”。

车站上站满了热情欢呼的群众,他们手持鲜花和彩旗,把整个车站组成一条彩色的河流。许多群众从行列里跑出来向志愿军们献花献礼,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系着红领巾的儿童,他们和我们拥抱着话别,把当年新收下来的苹果、栗子和人参送给我们,礼物多到我们都拿不下了。

登车的时间到了,车站上奏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志愿军们从窗里探出身来,再一次同欢送的朝鲜民众握手道别。车站上,群众高呼“祝你们一路平安!”恋恋不舍地挥手送列车奔驰北去。

在新义州稍停后,我们进入高大的凯旋门,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安东车站(现丹东)。

以市长段水生为首的欢迎志愿军归国委员会和广大市民,都到车站热烈欢迎,齐声高呼“伟大祖国万岁!”“毛主席万岁!”。

离开安东后,在列车经过的道路两旁有不少的车站都张贴着标语“欢迎最可爱的人回国”。又经过10个多小时的路程,志愿军们最终抵达驻地,大连金州。

第三批撤军后,志愿军总部即将撤销。下一步,干什么工作?到哪里工作?是志愿军总部全体官兵所面临的问题。我在之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我们就要撤回祖国了,回国后,我要争取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且永远保持最可爱的人的荣誉。”这不仅是我的心愿,也代表了全部同志的决心。

回到祖国后,营房部全体官兵再次表示,服从祖国需要,让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到哪里都要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设强大祖国添砖加瓦。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大家都兑现了这一承诺。

归国1个月后,大家相继离开志愿军,有的回总后勤部,有的去了军区,有的去了军以下单位,有的则去了西北酒泉新建的实验基地。我则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前往济南军区报到,开始投入建设祖国的新征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