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彭大炳,河南桐柏縣人。1929年1月出生,1949年6月入伍,1956年加入志願軍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1968年濟南軍區組建陸軍第五師,任陸軍第五師後勤部營房科科長。1982年轉業,1992年光榮離休。

1958年3月1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發布撤軍公報,志願軍將於12月以前分3批全部撤出朝鮮。

大家個個喜笑顏開,熱烈擁護撤軍,表示要做好一切撤軍的準備工作。中國人民志願軍從朝鮮全部撤出的和平行動是中國對和平統一朝鮮、緩和國際局勢做出的重要貢獻,也是對美國及其僕從軍隊是否撤軍的嚴重考驗。

我當時在志願軍後勤部營房部工作,營房部是最後一批撤軍,與第一批撤軍相距半年多時間。有關撤軍的工作,現在回憶起來,還歷歷在目。

很多志願軍官兵成羣結隊地前往烈士陵園,向爲和平事業光榮犧牲的烈士致敬並獻花圈,爲長眠在朝鮮國土的志願軍烈士們默哀。我也和幾位戰友一起前往包括毛岸英在內的烈士陵園向他們告別、致敬。

我們營房部周圍都是些山坡地,雜草叢生,平日我們經常和當地羣衆一起拔草、平地、扶一扶禾苗。這些活都很輕鬆,我們邊幹邊談。

臨撤軍前,我們和當地羣衆共同栽了5000株樹。種樹時往往都是兩個人在一起,一人挖坑,一人栽樹、澆水。一般一個是志願軍,一個是當地老百姓。

當時,我和一位60多歲的老大娘一起栽樹,她總是搶着多幹些活,幫我培土、提水。中午喫飯時,她一定要把帶來的飯分給我喫,我再三推辭也不行,只好把帶的麪包給她,臨別時她問我住址,我就把營部的代號——204部隊10連告訴了她。

除了種樹,我們還把營房周圍的一些雜物清理乾淨,用大小相近的石子,鋪在房前屋後的水溝邊和營區的主幹道上,然後再鋪上一層沙子,使整個營區路面乾乾淨淨。院裏還修起花壇,上面用朝鮮文字寫着歡迎朝鮮人民軍,路口上扎着彩門,上面寫着“中朝友誼萬古長青”。

撤軍的前一天,我們把辦公室和宿舍都打掃得窗明几淨,辦公桌上放上筆、墨、紙、硯,還留下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告別信。我們幾個戰友特意在辦公室合影留念。那位跟我一起種過樹的老大娘,特意帶着蘋果到部隊爲我送行。

當時,服務社已經停止營業,我就把準備在路上喫的食品送給她,並一起坐上汽車送她回家。到了她的家中 ,老大娘熱情地把我和司機迎進屋,與我們聊了起來,雖然她說的朝鮮語我大部分都聽不懂,依稀理解了她祝福我精神愉快、一路平安,我用僅會的幾句朝鮮話向她道謝,祝福她家庭幸福、長命百歲。

1958年11月20日,後勤部機關全體官兵排着整齊的隊伍、打着紅旗離開營區,走向成川車站。車站上裝飾一新,掛着兩國國旗,兩旁豎立着標語,寫着:“向爲和平而戰的志願軍致敬!”在當地黨政領導和羣衆熱烈歡送中,火車徐徐開動,幾個小時後到達平壤。

當時的平壤,雨後初晴,在燦爛秋陽的照射下,全城到處飄揚着中朝兩國國旗,在宏偉的平壤車站,大樓上高懸金日成和毛澤東的畫像,大樓兩旁懸掛着用中朝兩國文字書寫的大幅標語,“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們建立的偉大功勳在我們祖國曆史上永放光芒”。

車站上站滿了熱情歡呼的羣衆,他們手持鮮花和彩旗,把整個車站組成一條彩色的河流。許多羣衆從行列裏跑出來向志願軍們獻花獻禮,有白髮蒼蒼的老人,也有繫着紅領巾的兒童,他們和我們擁抱着話別,把當年新收下來的蘋果、栗子和人蔘送給我們,禮物多到我們都拿不下了。

登車的時間到了,車站上奏起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志願軍們從窗裏探出身來,再一次同歡送的朝鮮民衆握手道別。車站上,羣衆高呼“祝你們一路平安!”戀戀不捨地揮手送列車奔馳北去。

在新義州稍停後,我們進入高大的凱旋門,回到了偉大祖國的懷抱——安東車站(現丹東)。

以市長段水生爲首的歡迎志願軍歸國委員會和廣大市民,都到車站熱烈歡迎,齊聲高呼“偉大祖國萬歲!”“毛主席萬歲!”。

離開安東後,在列車經過的道路兩旁有不少的車站都張貼着標語“歡迎最可愛的人回國”。又經過10個多小時的路程,志願軍們最終抵達駐地,大連金州。

第三批撤軍後,志願軍總部即將撤銷。下一步,幹什麼工作?到哪裏工作?是志願軍總部全體官兵所面臨的問題。我在之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就表示,“我們就要撤回祖國了,回國後,我要爭取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並且永遠保持最可愛的人的榮譽。”這不僅是我的心願,也代表了全部同志的決心。

回到祖國後,營房部全體官兵再次表示,服從祖國需要,讓到哪裏就到哪裏去,到哪裏都要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爲建設強大祖國添磚加瓦。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大家都兌現了這一承諾。

歸國1個月後,大家相繼離開志願軍,有的回總後勤部,有的去了軍區,有的去了軍以下單位,有的則去了西北酒泉新建的實驗基地。我則懷着無限喜悅的心情前往濟南軍區報到,開始投入建設祖國的新徵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