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目前恰恰剛好就是一名初中老師,所任教班級裏,按學習成績來分:學優生佔1/4,學差生佔1/4,中等生佔2/4。其中,1/4的學優生是最好教的,根本不需要老師多管多問,他們會自覺自律學好;2/4的中等生是老師們關注的重點,積極使之轉優,成爲各科任課老師的主要任務;而那1/4的學差生是關鍵,“轉差”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着任課老師的教學成績的好與壞!所以,沒有哪個任課老師會不刻意關注學差生,除非你不在乎教學成績。

首先、老師們都懂得“木桶理論”,學差生就是構成木桶的那塊短板,誰的“補短板”工作做的最好,誰就能成爲教學成績突出的老師。作爲一名認識非常正常的老師,筆者與大多數任課老師一樣,十分重視班級裏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學差生),總是想方設法地進行“轉差”工作,高度重視“木桶理論”中的短板效應,努力補齊短板,使自己的教學成績突飛猛進。一般來說,都會制定切實可行的“轉差”計劃,並且嚴格落實到位,例如實施分層教學,針對學差生因材施教,無論是聽課、練習、和作業,都對學差生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在樹立他們自信的基礎上,穩步提高其學習成績!

其次、“轉差”工作,既需要任課老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更需要任課老師有較好的技巧和能力,教學得法的老師舉重若輕。既然是學差生,那麼孩子就會存在這樣那樣比較“差”的地方,有的孩子是基礎太差,有的孩子是學習習慣太差,還有的孩子是厭學;針對學差生存在的不同情況,老師必須有針鋒相對的解決思路和對策:①要有耐心和愛心,不能不耐煩,更不能諷刺打擊,必須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在寬嚴適度上下功夫,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②對於基礎差的學生,要樂於奉獻,從基礎性補差做起,既注重效率,更注重效果,使孩子能夠迎頭趕上;③對於學習習慣差的學生,要和家長密切配合,盯緊防住,逐步改變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讓他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

再者、學差生不是天生就差的,找準病根,對症下藥,就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好老師都是“轉差”的箇中高手、各有高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學差生)大多數都不是天生的(極少數智障孩子除外),基本上都是家庭教育不正當的方式方法給教唆壞的;因此,老師的“轉差”工作,一定不能自以爲是、想當然,必須密切聯繫家長或監護人,瞭解清楚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差的真正原因,也就是“找準病根,對症下藥,就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實際上,那些真正的好老師,可不是白給的,他們都是各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轉差”妙招,筆者最常用的一招,就是“親其師,信其道”,努力和學差生拉進關係,讓他切實感受到你對他的真心關愛和平等對待,然後產生感恩之心,這就有了學習動力!

綜上所述,筆者認爲,從教這麼多年以來,從沒有見過哪位老師放棄任何一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學差生),筆者和老師們一樣,都是努力盡己所能地幫助這些學差生轉變,不僅是讓孩子學習成績變好了,更是讓老師自己的教學成績大幅提高了,這是一個實現雙贏的美好結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