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際時事的讀者都知道,印度向來反對我國在雅魯藏布江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而它自己卻在喜馬拉雅山區修建了許多水庫,其中比較大型的水庫有象泉河上的戈賓德薩加爾水庫,該水庫庫容達到了93.4億立方米,還有庫容爲72.9億立方米的門格拉水庫。

印度反對我國修建水利工程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認爲修建水壩會攔截水源,從而影響下游的水資源的總量。

第二個是認爲上游水壩的修建會對下游造成安全上的威脅。那麼這兩個理由是否成立?下面筆者來分析一下。

雅魯藏布江是我國西藏地區最爲重要的河流,在我國境內長2057千米,因爲河流落差極大,所以蘊藏的水能資源豐富,加上其所附屬的支流的水能資源,初步估計總的蘊藏量可達9000萬千瓦以上(大部分在我國境內),所以該河流在我國境內修建水電站的性價比很高。但是印度單方面認爲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水壩會攔截水源,影響下游水量。我們通過一組數據來說明這個理由的真實性。雅魯藏布江出境口的年徑流量在1400億立方米左右,而它的下游布拉馬普特拉河入海口處的年徑流量可達618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印度境內纔是雅魯藏布江的最大的水源補充得。況且修建大壩,攔截水源,並不會使得總的水資源減少,所以印度的第一個理由是完全不成立的,它這是無理取鬧。

而對於第二條的大壩的修建會對下游造成安全問題,筆者認爲印度的擔心是有必要的。下面舉兩個例子說明。

2000年4月9日,在雅魯藏布江的支流易貢藏布江上,發生了一起超大規模的山體滑坡,超過3億立方米的沙石從5000多米的高山上滑下,由於易貢藏布江的海拔只有2000多米,巨大的高度差使得3億立方米的沙石獲得了巨大的動能,在短短的6分鐘的時間內堵住了易貢藏布江的河道。河水迅速上漲,在兩個月後形成了一個蓄水量達30億立方米的堰塞湖(這就相當於是自然形成的水庫)。堰塞湖在2000年6月10號晚間潰壩,奔騰而下的30億立方米的洪水,沿着峽谷一路南下,帶來的巨大破壞力使得印度境內傷亡慘重,50萬人流離失所。

2018年10月17日,西藏林芝的米林縣境內發生山體滑坡,滑坡體直接堵住了雅魯藏布江的幹流,形成了一個蓄水量超過3億立方米的堰塞湖,不過這次比較幸運,蓄水量小,加上未發生大規模的潰壩,形成的洪水的破壞力小,未對下游造成嚴重的破壞。

印度對我國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水壩,就相當於是上面提到的“堰塞湖”,不過這是人工修建的。在安全上對於印度就是一個懸在他們頭頂的一個隱形的炸彈,如果印度想要摧毀水壩,形成洪水,最後遭殃的還是他們自己。

所以第二條理由纔是印度害怕我國在雅魯藏布江上修建水壩的真正緣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