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北大教授梁建章提出了一個觀點:中國的房價高主要是因爲中國的住宅用地供應少了,如果放開供應中國人人都能住別墅。雖然說這個觀點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但中國的土地供應的確比大家想象中的少,土地價格的確對房價上漲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已經漲到了4363元/平米,而中國2019年的平均房價是9310元/平米,計算之後可以發現土地價格在房價中佔據的比重已經高達46.8%!所以說中國房價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土地價格過高,這一點很不應該,因爲中國的土地實在是太多了。

最新人口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14億人口,按照人均住宅面積40平米計算的話,其實中國只需要640億平方米,也就是64000平方千米就能滿足居住需求。64000平方千米纔多大呢?這麼說吧,重慶市的面積就達到了82402平方千米,也就是說想要滿足全國居民的居住需求只要一個重慶市大小的地方就夠了,甚至還有大量的剩餘。如果從土地方面考慮,不管怎麼算中國的土地都能輕鬆地滿足中國居民的居住需求,土地價格不應該漲到這麼高的水平,房價不應該漲到現在這樣一個要動用“六個錢包”買房的地步。唯一的解釋就是城市土地供應不足上,所以就算中國有再多的土地,市場還是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這就是中國土地價格和房價會不斷上漲的原因。

這樣一想梁建章提議各城市放開土地供應,理論上應該可以降低地價和房價,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必要考慮幾個問題:一是中心優質土地有限,就算放開土地供應,大家還是會優先集中搶購這些地理位置好的土地和房子,這樣一來市中心的土地價格和房價還是會出現上漲,除非能做到城市內部所有位置的土地都享受同樣的資源,不過這一點很明顯是不可能實現的。第二個就是除了住宅用地之外,還存在大量其他用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更低,中國對於耕地的紅線的18億畝,也就是要保持1200000平方千米的耕地,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商業用地、工業工地、科教文衛供地,這些都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面積,所以總體來看中國的土地供應依舊會緊張。

一方面是各個位置的住宅用地質量不一,價格當然會有高有低;另一方面是中國根本就不可能拿出足夠多的住宅用地。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中國的土地價格會不斷上漲,這是中國城鎮化的結果,也是社會經濟運行的自然結局。所以想要通過土地價格來控制不斷上漲的房價難題實在是太大了,真正想要控制住不斷上漲的房價還是必須要用嚴格而密集的樓市調控政策纔行,就像現在市場上的房價就出現了明顯的漲幅放緩跡象,只要繼續堅持下去房價遲早有一天能迴歸到合理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