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超哥

來源| 超哥說定投

最近很多粉絲開始問超哥,創業板是咋了,怎麼這麼牛氣,到底該不該上車?不得不說,大部分散戶都是後知後覺得,其實從年初開始,創業板就已經牛冠全球了,很多人一直抱怨A股不行,硬不起來,錯怪了吧!不過出現這種誤解也情有可原,從年初到現在,其他指數並沒有太大漲幅,比如上證指數和滬深300指數,基本都是震盪微漲,而創業板指數卻大漲了近30%,對比非常明顯。

從最近外資和ETF的資金流動向看也是相匹配的,主力資金一邊持續再加倉創業板,卻一邊減倉主板和傳統產業,呈現出蹺蹺板效應。這就給咱們一個信號,未來中長期看,創業板的賺錢效應,應該還是要遠強於其他指數。

爲啥超哥這麼有信心呢?上面力挺啊,從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飛速落地,到日前更是一口氣批了32家,可見上層非常重視,進度更是超預期。大家知道咱們A股政策市非常明顯,既然"新創業板"有政策光環加持,主力資金自然底氣十足,這兩天更是直接逼空創出4年新高,似乎要開啓新一輪牛市節奏?

那麼我們小白怎麼分享紅利呢?要知道當第一家採用註冊制的創業板的公司上市時,也就意味着20%的時代來了,漲跌幅均從10%放寬至20%,刺不刺激,並且同步放寬還有相關基金。

如此大的波動,超哥自己都不敢直接炒創業板股票,還是老老實實定投創藍籌ETF靠譜。爲啥這麼說呢?

第一,即使你想買股票,也得有資格啊。"新創業板"可是要有10萬的,爲的就是把小白攔在外面,你想本身就沒啥錢,再踩個雷虧幾萬,直接就返貧了,影響生活可咋辦?所以小白最好的辦法就是借道創業板指數基金佈局,可以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第二,專業人做專業事。基金管理人就是幫大家賺錢的,幫你選好股,一年賺幾個點手續費,性價很高吧,省去咱們自己操心,調倉換股啥的都是他來。

第三,方便價值投資。其實大家也發現了,自己炒股長期是很難戰勝指數基金的,就像最近一個季度創業板漲了近30%,但自己很難賺這麼多,基本都提前下車了,甚至追高一些垃圾股還虧了不少,這就是價值投資和投機的區別,通過長期持有創業板相關的指數基金,比如創藍籌ETF,其實是長期看好創業板中最優質的幾十只龍頭股,和投資上證50邏輯差不多。

而龍頭白馬股一直都是機構的心頭好,並且從上證50中的牛股看,都是長期慢牛的走勢,拿得越久,效果越好,因爲社保,外資,公募基金的投資模式是差不多的,只要業績穩定增長,就會持續加倉,和企業共同成長,分享蛋糕做大的紅利。

並且相對退市更容易的垃圾股,這些好企業是稀缺的,從美股納斯達克就能看出來,基本近5年成分股變化不大,如果你是五年前買入的亞馬遜,蘋果,特斯拉等,現在是不是基本財務自由了呢?

當然風險和機遇是共存的,現在的創業板的位置非常尷尬,向上空間雖然打開了,但已經不便宜了,處於紅色高估區間,重倉風險很大,要不繼續向上後摔得更狠,例如2015年。要不向下等業績支撐。因爲現在業績太一般了,很多龍頭企業利潤才幾個億,而估值已經被炒到幾百億了,也就意味着你要近百年才能收回本金,用100塊入股,一年才賺1快塊多,是不是賺錢效率太慢了呢!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繼續上漲泡沫你說大不大?那還是價值投資嗎?

所以超哥喜歡的是性價比高的時候入手,就像巴菲特一樣,在相對便宜時,投資能長期賺大錢的現金奶牛,目前看最好還是繼續等待吧,在回到正常估值的時候再開始定投,也就是說,要不跌得足夠多,要不龍頭企業開始成倍的賺錢,還是淨賺那種,才能叫價值投資。最後重點說下,在股票賬戶裏面買賣創藍籌ETF基金,要比大家在場外買手續費便宜很多,並且操作方便,賣出後第二天到賬可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