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迎来首场人才峰会——紫金山人才发展国际峰会。峰会举办当日,正值2020南京创新周专属创新日——创新型企业家日,因而显得意义格外深远。

01

市长邀约:“前浪”“后浪”金陵“乘风破浪”

古都金陵,历来人才荟萃,从“天下文枢”到“创新名城”,一古一今两张名片下,追求创新的基因不变,尊才爱才的城市气质永恒。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多次指出,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要素,谁引进人才多,谁就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要加强人才工作研究,探索集聚高端人才、产业人才、国际化人才、行业特殊人才的有效路径。

就在昨天举行的以“读懂城市创新”为主题的2020“南京创新周”上,张敬华向全世界发出携手创新、共赢未来的南京邀约:共做创新名城的合伙人、美丽古都的追梦人!

今天的峰会上,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市长韩立明分享人才工作三点体会向全球人才再次发出邀约

韩立明说,人才定义城市,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人才因城市而聚,城市因人才而新,人才是我们这个城市最为宝贵、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是推动南京发展最直接、最重要的源泉力量,同时人才向城市加速汇聚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城市的产业特色、文化特质、人文气质,不断塑造着南京这个城市的特征。

作为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拥有着53所高等院校,80多万在校大学生,以及众多的科研院所。有80多位两院院士,尤其是在全市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占比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规模宏大的科教人才让南京成了一座大学之城、科教之城、活力之城。“这些年来南京致力于为科教人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把人才数量领先变成质量领先,不断激活人才的活水、科教的长板,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同频共振,为南京在新一轮竞争当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

韩立明认为,人才引领创新,有什么样的创新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创新名城建设过程中南京始终把人才作为优先选项,在引才、育才、用才上给予定制化的政策、精准化的保障,及服务好高精尖人才,也注重集聚青年才俊。

目前南京已经集聚了148名科教顶尖专家,344名创新型企业家,以及2862名高层次创业人才,有8名诺贝尔奖,以及鼓励奖得主115名中外院士选择在南京创新创业。同时过去两年南京新增就业参保的大学生人数达到73.28万人。“这些新南京人的加盟使我们的城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更成为南京开放创新最生动的‘注脚’。可以说没有各类创新人才的‘风云际会’,就没有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风生水起’。”韩立明说。

“人才创造未来,有什么样的人才就会有南京什么样的未来。”韩立明表示,人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变量,也是南京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南京要拥抱新的时代,就必须敞开胸怀,广大天下英才。

这些年来,南京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紧紧围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目标,全力打造人才汇聚之地、成果转化之地、价值实现之地。围绕顶尖人才,科技型专家以及各类高层次人才、企业博士人才、应届毕业大学生,以及其他各类人才,南京搭建了创新创业、追逐梦想的广阔平台,定制了资助、奖补等方面的直达政策,提供了安家、就业等方面的现实便利。

“可以说,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前浪还是潜力无限的后浪,都可以在南京乘风破浪。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打造远来的人才成长环境,满足人才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我们衷心希望更多的人才加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建设热潮,一起成为创造南京美好未来的追梦人。”

02

深耕全球,人才赋能创新发展

顺应创新要素开放流动的大势,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叫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口号,努力实现“创新名城、美丽古都”,这是南京近年来孜孜以求的城市发展愿景。“圆梦”的路上,蹄疾步稳,成果喜人。

峰会上,来自产、学、研、企、投等多个领域的大咖云集,南京落地科技项目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生根出访国的驻华使节、创新署代表,助推人才国际合作的海外名校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关心南京、服务南京的知名企业家代表,云上发来对南京城市创新的寄语,对峰会开幕的祝贺。一批“生根出访”人才项目和“百校对接”成果项目现场签约,展示了南京人才工作的成果,也彰显了人才对南京的充分认可。

南京独创的“生根出访”工作模式,通过赴创新大国、关键小国,在全球布局南京科技合作的“朋友圈”。目前,已在22个国家建立28个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在满满诚意和含金量高的政策带动下,达成了一批国际人才合作项目。峰会现场签约的8项“生根出访”人才项目,分别来自于以色列、德国、挪威、丹麦等8个国家重点科学家团队。

来自英诺兰博-ATS创新中心的亚太区负责人傅嵘,就是通过生根计划与南京结缘。从决定回来到项目落地开始用运营,基本是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全部做好了准备。为什么?“2018年公司备忘录就提出,5到10年想在国内建应用中心,和生根计划也算是一拍即合。另一方面,南京周边环境、配套设施、政策都做的很好,尤其是感受到南京对人才引进有很迫切的愿望,在项目落地上南京整体办事高效性很强。南京了解到我们是一个创新型的,能配套服务江苏的企业时,也对我们表示认可和欢迎。” 傅嵘表示,现在国内整个大环境都很平稳,公司希望把核心技术和设施进一步落实到国内,有机会能在南京建厂,进一步扎根落地。

另外一个模式创新“百校对接”,则面向国内100家重点高校院所选派科技人才专员,构建校地共谋创新、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目前,首批选派32名科技人才专员赴全国重点高校院所驻点对接,落地和在谈新型研发机构16家,引进高端人才60人、团队17个。“百校对接”成果项目12项,覆盖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复旦软件园、兰州大学、重庆大学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博导吴卫国以“百校对接”为桥梁,领衔绿色智能运输研究院在南京落地,计划5年孵化20家企业,用新基建提升船舶传统产业,利用绿色智能技术提升船舶运输节能减排。“南京创新氛围浓,江苏是水运大省,对船舶和运输的要求都很高,和学校的强势学科有匹配度。在南京选派科技人才专员对接学校后,学校能更了解南京市的政策和需求,南京的人才计划、项目计划、扶植初创基金,都给学校带来很多帮助。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政府、区域的组织部门科技部门,经常关心我们有什么问题,及时提供帮助。”

03

智者已来,未来可期

“这是一次共谋人才发展的盛会,对提升人才理论研究传播,拓展人才工作创新实践,扩大人才发展交流合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说。

峰会邀请了一批在产业人才领域浸淫多年、享誉国内外的领军企业家、一线投资人和人才研究员,共话南京创新人才发展。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郭继军,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智联招聘CEO郭盛、火山石资本管理合伙人章苏阳,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围绕“未来产业趋势和人才创新突破”这一主题,专家以专业视角、精准思辨和一线实践,多维度解读了后疫情时代的产业流动趋势和人才破局关键,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今年是“十四五”人才发展谋划之年,也是长三角协同创新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

峰会上,南京聘请了10位专家担任南京市人才战略发展顾问,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南京欧美同学会会长 郭万林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郭继军

毅达资本董事长 应文禄

智联招聘CEO 郭盛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姚凯

思爱普(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斌

……

他们将为南京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为南京招才引智“量体裁衣”。

此外,由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发起倡议,在峰会上南京片区和上海临港新片区、浙江舟山片区3家一道,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创新发展共识》,围绕理念创新、人才改革、协同治理、生态营造,打造长三角人才改革共同体和先行区,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布局人才环境的“新基建”。

正如此次峰会主题所言:有智者,创未来。

南京,智者已来,未来可期。

延伸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