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們好,今天我們聊聊“框架效應”。“框架效應”指的是人們對一個問題的不同描述會導致不同的決策判斷。俗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之前關於裁員的話題在互聯網上傳得沸沸揚揚。任老爺子說放棄平庸員工,李彥宏說我們鼓勵狼性淘汰小資,劉強東說不能拼搏的員工,不是我兄弟,他們將被淘汰,就馬雲老師說得最清新脫俗:未來每年將會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不管說得多好聽,本質是變不了的,就是要裁員。其實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出,35歲之後,企業會考慮一個人的性價比,這是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同樣的,“框架效應”在商業中也常常會被運用到,比如我們給客戶報價,一個垃圾桶常規包裝套個袋子要10塊錢,我們不會直接報10塊錢,而是會說您不要袋子的話可以再減3毛。對比一下下面這句話:您好,垃圾桶要9.7元,套袋子的話得另外再加3毛。雖然兩句話本質上是一樣的,但第二句話比起第一句話明顯讓人感覺你這個人比較摳。

謝謝大家收看,我是老墨,關注我,瞭解更多變現套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