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6月下旬,農村特有的“知了猴”也開始多了起來,每年夏季捉知了猴,已成了“必修課”,從小時候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雖然現在少了,但大家喫過晚飯後,還是會拿着手電筒轉幾圈。

知了猴,學名金蟬,在不同地區叫法有區別,比如又被稱爲爬叉、知了龜、節老龜等,可食用,並且價格不便宜,夏季夜市攤上,一盤知了猴能賣到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對於農村的朋友來說,除了食用外,還能賣錢,一個知了猴前期能賣5-6毛,後期數量減少之後,一個能賣到1元,一個夏天,掙幾百元還是可以的。

捉知了猴一般都是在晚上,並且處於夏季,雨水較多,再加上夜晚活動的動物較多,所以在捉知了猴的時候,也有一定的講究。

1、亂墳堆不建議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亂墳堆裏的樹木,金蟬貌似還多一些,因此,有些人喜歡去那裏尋找,雖然從科學角度來說,並沒有什麼事,但是,有句話說得好,信則有不信則無,建議晚上還是不要去那裏捉知了猴,去年就有朋友說,晚上去轉了一圈,第二天後背上有一個巴掌形狀的淤青,另外,筆者小時候也聽過捉知了猴遇到“鬼打牆”的情況,至於真假,無從考證,還是謹慎爲好。

2、手電筒是必備的,畢竟晚上視線差,不拿手電筒,靠手去摸,不太現實,而且樹上也會有其他的動物,比如樹上的蟲子,摸了之後會過敏,最主要的是有些路上、路邊或者是樹上,會有蛇出現,因此,爲了安全,手電筒是一定要拿。

3、儘量結伴同行,尤其是下雨之後,路面溼滑有積水,存在着一定的危險性,另外,遇到突發的情況,也能有個照應,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安全問題,尤其是女性,不要一人外出捉知了猴。

4、裝知了猴的容器裏,建議灌上水,並且放上鹽,這樣的話不會變也不會發臭,經驗之談,大家可以試試。

近幾年來,大家捉知了猴已經變得很方便,爲何?直接在樹上粘幾圈膠帶即可,大概離地1米多的位置,這樣的話,知了猴就爬不上去了,晚上喫過飯,直接去撿即可,這種辦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筆者個人觀點,不利於知了猴的繁殖和發展,這也是近些年來,感覺知了猴的數量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在我們小時候,沒人會想到這種辦法,以前雖然知了猴被捉了不少,但還有很多爬到了樹上,脫殼後變成知了進行繁殖,所以數量沒有感覺到少,因此有人預測,估計過不了多少年,知了猴可能就不見了。

不過現在人工養殖知了猴也慢慢多了起來,總之,無論如何發展,物種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值得深思的。

以上就是關於捉知了猴的幾點講究,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往年捉知了猴時,遇到過什麼“心有餘悸”的事情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