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午休,去公司旁边的理发店洗头。理发店里有个年轻的女学徒,和她说话她会脸红,怯生生的模样惹人生怜。

去的次数多了,那个小姑娘和我慢慢熟了,胆子大了起来,我问她话,她也会回答我。

有一回,我问她,多大了?

16岁。

这么小,为什么不读书?我问她。

她没回答我,假装没听到。

后来我偶然得知,她是家里的老大,底下还有个弟弟,父母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反正迟早要嫁人,还不如学门手艺,早点养家糊口。

那个小姑娘家并不穷。

我在理发店见过小姑娘的弟弟,七八岁,小小年纪一身名牌,他来他姐姐这理发,一边理发一边玩手机,手机用的比我的更高档。

彼时,理发店的老板娘毫不避讳,当着姐弟俩说小姑娘的父母重男轻女,数落小姑娘父母“偏心”的种种罪状。

印象最深的是,小姑娘母亲来接她弟弟,带了一个汉堡包,笑吟吟地递给儿子,转头非常严肃对老板娘说:我家这死丫头,要不听话,你教训她。

要不是小姑娘长得特别像她母亲,我差点以为那是她后妈。难怪这个小姑娘,小小年纪满面愁容,她缺乏关怀。

这次去洗头,我没见那个小姑娘,于是问老板娘:你们店里那个小女孩呢。

“跟人跑了。来我店里有个客人,给她买了杯奶茶,加了她的微信,没过几天她就和那个人跑了。”

老板娘在陈述这件事时,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好像早就预料到了似的。

“现在找到了吗?”我问。

“谁去找,她父母本来就觉得她多余。”

突然难受,这要多缺爱,才心甘情愿因为一杯奶茶的温暖赌上自己的未来。

不被父母疼爱的女孩,一生都在流浪。

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出生于农历五月初五,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按理说应该被奉为掌上明珠,但事实不是这样。

当时民间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是猛兽毒虫最活跃的一个月,五月初五端午那天是恶日,是一年中毒气最盛的一天,古人认为这天出生的小孩会克父母。

所以,童年的萧红没有得到精心的呵护和教养,祖母的严苛,父亲的冷漠和拳打脚踢,母亲的恶言恶语。

在这个缺乏爱的家庭里,她倔强地、野蛮地长大之后,一生都在寻求爱,她在多个男人之间辗转,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最终还是没能找到真正的归宿。

那个一次次欢欣雀跃奔向通往爱情的水晶鞋的女孩,一次次被辜负,承受着一个又一个幻灭,终其一生,都没有追到爱、拥有爱。

她的生命,定格在31岁。

一株幼苗没有得到过阳光的抚慰,没有得到过雨露的滋润,它的一生,是多么渴望被一次充足的、酣畅淋漓的爱的滋养啊!

有句话说:人终究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这恐怕就是她们一生追逐爱、渴望爱的根源。

父母不爱我们,原生家庭带给我们很多伤害,我们可以恨他们吗?

你可以不原谅,但不要去恨任何人,恨是双刃剑,伤人伤己,自己治愈自己是唯一出路。

这世间的亲情,对不被爱的孩子来说是心中的结,并不是都能带给她们能量和力量,反而会是一些经年难散的疼痛。

但这疼痛,也一定教会她们一些什么,或坚强、或执着,或感恩。

做为孩子,我们没法选择谁做自己的父母,没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我们也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成长痕迹,我们要做的,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治愈自己,不要让小时候的不被爱,变成长大后的不幸福。

我怀着善意,希望那个出走的小姑娘,在某一天明白,所有的疼痛都会过去,那些经历最终会变成保护自己的铠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