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自治縣緊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後續幫扶,充分發揮工青婦組織聯繫服務羣衆的橋樑紐帶作用,深入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搭建好黨心連民心、農民變市民、貧窮變富裕的追夢築夢橋,持續引領搬遷羣衆增強內生動力、實現穩定脫貧、全面融入城市,過上美好生活。

黨建帶羣建,搭好感恩橋。突出黨建帶羣建,同步推進工會、共青團、婦聯、關工委等羣團組織和各類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建設,進一步細化責任分解,不斷加強安置點社區服務陣地建設。目前,全縣安置點共成立黨工委1個、黨總支1個、黨支部5個,工青婦等羣團組織37個,實現了黨和羣團組織工作“雙覆蓋”。投入20萬餘元對景寧小區安置點建設260餘平米的綜合服務中心,明確2至3名專職工作人員(志願者)駐點開展工作;結合現有資源優勢,打造一支“新市民·追夢橋”宣講隊,積極開展“愛祖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共組織開展各類感恩教育活動216場次。

黨建聚民心,搭好連心橋。以安置點困難家庭大學生爲重點,由組織部門牽頭,統籌工青婦“金秋助學”“習酒·我的大學”“中國茅臺·國之棟樑”等助學項目,深入開展助學圓夢行動。黨員帶頭,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結對幫扶,加強對安置點“三六九”特殊弱勢羣體的思想疏導、生活關照、困難幫助,紮實開展“巾幗暖人心”等系列行動。同時,依託宋慶齡圖書館和景寧小區“新市民·追夢橋”綜合服務中心,廣泛開展少年兒童美術、舞蹈、書法、音樂等培訓。統籌整合醫療資源,通過舉辦“健康大講堂”、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常規免費體檢和義診等行動,全面提升安置點羣衆健康水平。統籌整合民政及工青婦資源,深入開展“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四季送關懷”等各類慰問活動。今年來,在精準排查、精準建檔的基礎上,分批幫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困難職工(農民工)共156人,幫扶資金達17萬餘元。

黨建促就業,搭好致富橋。堅持以黨建促就業爲核心,加強技能培訓、引導企業到安置點招工、引導扶持創業、培育發展產業,幫助搬遷羣衆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確保每戶搬遷羣衆至少1個勞動力實現就業。目前,全縣掛牌成立就業創業服務點(中心)17個,各點配備1名以上扶貧特派員開展就業服務工作。同時,依託景寧小區就業培訓基地,結合安置點周圍企業用工情況,每週定期舉辦技能培訓活動,大力培養廚師、家政、繡娘等適用人才,並向安置點羣衆推薦就業崗位。針對少部分自願放棄到企業就業的搬遷羣衆,通過工會“惠工貸”“農民工返鄉創業貼息”、共青團“青扶貸”及婦聯“婦女小貸”等貸款優惠政策和創業投資基金,引導和鼓勵有條件的搬遷羣衆發展民族蠟染、刺繡、服裝、來料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創辦小作坊、小賣部、小餐館、小電商等;協調2300平米商鋪、投入經費120餘萬元,打造“黨建+婦建+民族文化企業”產業街區品牌工作模式,爲搬遷點婦女羣衆提供就業渠道。目前,全縣搬遷點勞動力就業4421人,自主創業34人,就業落實率達100%;引進一家“青島——安順”東西部協作企業,企業職工26人,均爲安置點職工。

黨建+社區治理,搭好平安橋。強化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強化聯動機制、化解矛盾糾紛、加強普法宣傳等方面下足功夫,全面搭建羣衆權益維護的“平安橋”。建立健全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等體系機制,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強化信息彙總分流、矛盾排查分析研判,把各類管理要素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以屬地管理、以人爲本、民主自治和便民服務爲原則,不斷完善社區服務職責,組建黨員先鋒隊,形成政府統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和多元參與的治理格局。組建由政法、公安、宣傳部門和工青婦部門黨員幹部組成的平安宣講隊,製作法治宣傳片、宣傳手冊,多種形式開展平安宣傳,引導搬遷羣衆依法表達訴求,提高依法維權能力。目前,全縣各安置點共配備1名社區民警、3名輔警、15名警務助理,平安宣講隊紮實有序開展宣講工作。

黨建帶文化,搭好融合橋。按照“黨建帶文化、文化促黨建”的理念,確保搬遷羣衆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工人(職工)講習所等平臺作用,定期集中宣講黨的各類惠民政策、鄉村振興、城市生活等相關知識,引導搬遷羣衆自發開展唱山歌、打籃球、跳健身舞等活動,拉近搬遷羣衆之間的感情,促進搬遷羣衆更好更快地融入城鎮生活。同時開展“衛生家庭”“美麗農家”等評選活動,引導搬遷羣衆破除陋習、樹立文明新風,養成文明、衛生、健康的生活行爲習慣,促進搬遷羣衆大融入。目前,全縣17個安置點組織評選出“文明家庭”40戶,“勤勞致富模範”12戶,“身邊好人”246人。

(鎮寧縣委組織部 潘興平)

來源:安順微黨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我們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