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多年的新生調查和新生進校後的學習狀況觀察發現,對自己錄取專業不理想的大學生有很多,而且這些大學生在學習成績和積極性上要與其它的大學生相差很多。並且在社會上的一份調查中就顯示出,80%以上的高中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特長,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知道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標準,不知道職業的劃分與要求。這一點在我們進行大學生生涯發展規劃教育的時候也有所發現,而且這類的大學生並不在少數,是佔了絕大部分。

在高考填報志願時,考生專業的選擇大多數都是由家長進行操辦的,家長根據自己的閱歷和觀察給考生填報專業志願,不考慮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造成考生被錄取後產生以上的現象。在社會的另一項調查中顯示,約有52%的大學生有換專業的想法或者是需求,這說明他們的高考專業填報出了問題。

一個好的專業(適合大學生本人的專業),是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在強烈的興趣和愛好支撐下,把專業學得更好。同時,專業並無好壞之分,只有喜不喜歡、適不適合、學得好不好之說,能夠發揮考生特長的專業就是好專業。因此,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要聽從考生的意見,要根據考生興趣、愛好、志向、個人性格特點等多種因素去考慮。有的家長還會堅持從就業的角度去考慮專業選擇,造成孩子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明顯不足,在大學掛科、逃課甚至輟學,未來也很難在這個行業內有所建樹。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行都有其對應的專業,只要適合孩子發展,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潛力的專業,就是最適合孩子的專業。只要學好了,都會有發展前途,因此一定要重視專業的選擇。

當然,重視專業的選擇是在高考分數的限定基礎之上,分數夠了纔有選擇的權利,否則只能降低高校層次或者是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了。當然,被錄取到不喜歡的專業也不是就完全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你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選擇轉專業或者是學習喜歡自己的專業。這些都建立在好好學習的基礎上,所以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好好學習纔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