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田大爺今年65歲了,年輕的時候,家裏的條件特別不好,一家人就只能擠在農村一間破舊的房屋裏。

田大爺有一兒一女,孩子們小的時候,雖然家裏日子過得並不好,但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生活在一起,田大爺和老伴心裏是很知足的。

老兩口辛苦了幾十年,終於把兩個孩子都供着上完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兩個孩子也都留在了當地的城市,並且都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也都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田大爺和老伴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輩子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願,讓兩個孩子都走出了山溝溝,進入了大城市生活。

02

城市是每個人嚮往的地方,農村也有農村的好處,但始終無法和繁華的城市相比。更何況,兩個兒女都離父母很遠,平時回來的次數也很少,田大爺和老伴經常會想念一雙兒女。

後來總是不見兩個孩子回家,田大爺便打電話讓兒女們沒事時回家來看看。可是兒子和女兒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回家。不是說工作太忙,就是要加班沒有時間。

中秋節,田大爺的兒女又沒有回來,看着別人家團團圓圓,他們的心裏很失望,也很不是滋味。

從工作到結婚後七八年間,兒女們竟然一次都沒有回家過,而且往家寄錢的次數和錢數也越來越少。田大爺和老伴商量去城裏看看兒女,也正好試探下兒女的心思。

03

這麼多年過去了,田大爺和老伴其實早就過上了富足的生活,這些年,他們村裏大力支持養殖業,田大爺頭腦靈活又很能喫苦,包下了村裏的魚塘,掙下了不少錢,而且還蓋了一個大別墅。

看到兒女這麼多年都不回來看看父母,田大爺和老伴心裏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現在年紀大了,他們也想知道兒女對他們,是不是還有孝心。

於是,他們穿着又土又舊的衣服就上路了,沒想到到了兒子和女兒家,真的如他們所料,兩個孩子都嫌棄他們又髒又臭,家門都沒讓他們進,就把老兩口領到了一家小旅店,第二天就打發他們回了老家。

田大爺和老伴傷心欲絕地回到了農村,他們倆原本想着把自己辛苦多年攢下的100多萬,兩個兒女一人一半。這一回,他們決定一分錢也不留給他們。

04

田大爺和老伴商量後,留下了50萬當作兩人的養老錢,剩下的50多萬全部捐給了當地的紅十字會。他們也不再每天望穿秋水的眼巴巴地盼着兒女回家。

後來,老伴因重病生命垂危,田大爺給兩個兒女打了電話,通知他們回來見母親最後一面。

雖然田大爺並不想再見到這兩個不孝之子,但是老伴在彌留之際口中始終在喊着兩個孩子的小名。

兩個兒女回到家裏後,纔看到了家裏的大別墅,知道了父母有百萬的財產,心裏特別懊悔。

可惜一切都晚了,父母已經把錢都捐了出去,而且就算沒有捐出去,父母也不可能把錢都留給他們。

05

曾經聽過一位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想來真的很淒涼。

他說:“我養兒女是本分,是應該,人家養我是麻煩,是負擔”。

有時候真的會恐懼年老的那一天,心裏也總在想:人可別老呀,老了實在太難過。

現在我們國家人口正處於老齡化,養老確實是一個大問題。相信每個老人的心裏都渴望着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往往大多數老人卻很少對自己的晚年真正做過合理的規劃。

很多老人心裏還始終抱着“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自己老年時,把一生的積蓄全都交給了兒女,可是這種方式恰恰是最可悲的方式。

只要是有頭腦的老人,都會對自己和老伴的晚年生活,早早做好長遠的規劃。正因爲對自己負責,他們纔不會把自己手裏的錢悉數都交給兒女。

06

其實,老年人並非只有依靠兒女這一條養老路,還有很多的養老方式可以選擇。

比如: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抱團養老,也可以和老伴找一家條件比較好的養老院住下來,這樣既不會給兒女們添麻煩,也能讓自己活得有更有尊嚴。

閒着時候,多和身邊的老朋友聚聚會,還可以和老伴一起去世界各地旅旅遊,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過得充實起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尊老才能老有所尊,尊老等於尊重自己。

希望天下的兒女們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希望全天下的老人們都能有一個幸福有尊嚴的晚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