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以來,歐美市場對自行車、電瓶車等產品需求量上漲,甚至出現了搶購潮。在這個背景下,國內不少電動車企業受益。大企業想辦法鞏固市場地位,中小企業找到更好的生計,新入場玩家則不斷試探市場。就拿小牛電動車來說,不僅銷量提升,市值也有所升高。

小牛電動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淨營收在5.85億元至6.55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0%-23%左右。

簡單的給大家梳理下,小牛電動成立至今走過了6年,是全球領先的智能城市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去年累計銷售約42.14萬輛電動車,企業實現全年營收20.76億元,同比增長40.5%。截至去年年底專賣店達到1050家,覆蓋181個城市、分銷到38個國家、全球用戶超過百萬。

該品牌的創始人李一男在湖南長沙出生,從小就是一個學霸,15歲那年考進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憑藉聰慧的頭腦和出色的技術研究能力,曾經是華爲最年輕的副總裁,要知道當時他還不滿三十歲。

不少技術型天才都不甘人下,李一男也不例外。千禧年前後,他從華爲辭職來到北京開始創業也去過大公司任職。大概在6年前,他創辦了牛電科技,並出任CEO一職。彼時,他雄心勃勃想要打造一款“最牛”的電動自行車。那個時期,國內電動自行車正迎來高速發展期,市場保有量達到2億臺,年銷售量有1800萬的規模。

雖然那時候市場規模龐大,但無論是雅迪還是愛瑪,都還沒成爲不可挑戰的巨頭。行業整體較爲分散,且產品低質競爭嚴重。這直接導致不少產品在應用型、駕駛體驗及安全性等方面得不到保證。

小牛電動,針對這些痛點進行了研究。李一男自帶吸金光環,憑着自己在界內的名氣和聲譽得到不少資本的青睞。企業成立後第二年,推出了第一款產品。根據瞭解,這款產品最大的改進就在電池方面,掀起了行業智能鋰電的變革。公司很快就開啓了品牌國際化戰略,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品牌的N系列設計語言爲時尚簡約,騎行體驗以舒適爲主,M系列以超酷格調爲設計語言,旨在提供極爲便捷的騎行體驗,U系列的電動自行車更小更輕。很快,小牛電動從國內火到了歐美市場,李一男爲了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後來辭掉了CEO職位。

近年來,品牌採用了線上直播發布+電商平臺預售+線下門店/工廠配送的銷售模式。發展算是順利,去年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今年,全球仍有不少人不敢乘坐公共交通,於是紛紛搶購自行車、電動車作爲代步工具。而小牛電動不僅電動自行車產品賣得好,周邊、配件和服務收入也明顯提升。

行業人士表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肯定有越來越多的電動自行車品牌走出國門,將國貨銷往海外。有機構大膽預測,到2023年兩輪電動車銷量將達到3500萬輛,仍是增量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