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为何如此热衷于买房?最本质原因还是买房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手段,仅从现有数据来看,在上一轮调控中全国平均房价涨幅高达4倍,而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突破20倍也是常见之事。客观来讲,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起点本身较晚,过去20年足以称之为红利期,其中推动房价上涨因素也依然多元化、例如投资环境、人口红利、土地财政。但不管怎么说,最终的结果都是房价高不可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是需要奋斗大半辈子的事情。

当然对于房价走向而言,不少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社科院某专家曾表示,高房价对经济促进效果明显,应该大力扶持,其次低房价不利于家庭奋斗,也不利于经济增速;无有独偶,被称之为最贵经济学家的任泽平曾表示,当前房地产仍有利可图,未来还有2亿农村人口进城,房价仍处于上升通道

客观来讲,房价的涨跌并非是人为操作,更多的是由市场预期主导。简单来说当10个人当中有8个人认为房价会上涨时,事实上房价走向也会如此。也许这一部分人不够纯粹,例如掺杂一些炒房客,但现实时,此时此刻的房价,即使是炒房客也不一定能撬动房产杠杆,房子体现更多的是富人击鼓传花的游戏

新一轮调控早已来临,2大拐点正悄然发生,而大多数人还未意识到

一是市场最真实的现象或被掩盖,对于持房者来说,亏钱是必然趋势,对于购房者来说,买房风险只增不减。截止至今,也许我们只看到了超1000家开发商接连倒闭,但似乎还未察觉到市场拐点早已来临,例如曾经极度火热的核心城市,例如北京、青岛、郑州,距房价最高点相差20%。

其次环京楼市成为第二梯队,例如燕郊,若此时你去实地考察,你就会发现持房者均是外地人,且降价50%依然卖不出去。客观来讲,房价下跌本身没有错,可一旦超出当地经济水平范畴,居民收入就难以支撑,特别是通过首付贷、信用贷等入场的人,此时也许连首付都亏掉了。

二是新一轮调控的背后,买涨不买跌的思维似乎陷入困境。简而言之,在这里我劝诫大家不要刻意追涨,俗话说水涨船高,在基本消费都没有溢出的背景下,此时高房价就显得薄弱,原因很简单,当家庭财富70%都聚集在房产时,又哪来的其他消费呢?

在这里,请大家记住一句话,那就是楼市存在周期性,也许房价关键性问题不在于下跌,而是下跌后的触底反弹。结合过去案例来看,降息降准、取消限购、去库存、棚改都是核心手段,反观现在,请问还剩下什么?或者说在中小城市取消落户限制下,连政策都在托底,其市场走向大家心知肚明。

从以上2点来看,其实我们可以很直观判断这一次“贬值潮”说来就来,或者说从最近二手房房源量增价却不跌趋势来看,此时形势要比大家想象中更加复杂,新房市场在高端消费市场支撑下,依然显得很强劲,反观二手房市场,持房者却越显得焦虑,因为房子在亏钱的同时不得不偿还房贷。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央媒早已表态,李嘉诚暗示。从政策定位来看,住建部及高层部门多次重申“房住不炒”,在本身市场薄弱环境下,其信号明确;而央媒发声来看,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多次强调调控成果来之不易。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地产大佬的李嘉诚早早就退出房地产行业,曾表示当居民收入无法承受高房价时,风险也就随之而来,同时并不会赚取最后一个铜板

楼市格局已定,房价下跌表浮出水面,刚需群体需关注

一是人口趋势是未来2年内衡量房价走向最关键的指标。众所周知,近些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始终出现下行趋势,即使放开二胎政策,依然于事无补。也就是说当前80后、90后群体既是购房主力,也是仅剩的住房需求,而在城市群效应下,三四线城市房价恐怕首当其冲。

二是土地政策、房贷业务调整将会是政策延伸下的重要趋势。事实上对于今年楼市来说,最大的改变无疑是就是土地市场的彻底改革,一方面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立法,另一方面则是审批权下发个省市。而对于今年特殊行情来说,央行降息降准将会是常见之事,其房贷利率波动将始终是第一位,这对于部分靠房贷利率主导房价的城市来说,较以往最高点来看,此时也称得上是一次市场拐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