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房產在家庭財富中佔比70%以上,也就是說房價的高低直接決定一個家庭的希望。此時再聯想到所謂的房價走向由供需關係決定,請問你會信嗎?答案顯然不會。事實上客觀來講,我國房地產發展起點較低,僅從98年才徹底放開房改,反觀國外樓市早已進入成熟階段,而最早我國貨幣政策又存在逆流動差,這似乎造就了每年通貨膨脹日益見長的現狀,買房並非一定能賺錢,而在以往特殊時期,也許唯有買房不會存在貶值風險

但從微觀角度來看,表面上多地經濟財報數據顯眼,但實則一些潛在因素浮出水面,例如最近興起的逃離北上廣、房子供不應求的背後空置率卻極高。說到這裏,最近有一則數據令人深思,那就是我國6億人口月收入1000,而2019年新建商品房均價卻在9310元,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開盤均價破3萬已是常見之事。

僅從這2個赤裸裸的數據,我們可以很直觀判斷當前高房價到底有多離譜,以往買房是一種責任的體現,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而現在卻成爲了一種負擔,六個錢包買房似乎成爲了當前主流趨勢。俗話說三十而立,對於90後羣體來說,買房早已成爲人生中一道必選題,甚至有人調侃道“要是工資漲幅能像房價一樣,該有多好”。

樓市大局已定,一場高層會議一錘定音,其中2個方向至關重要

一是高層肯定樓市回暖價值。在6月18日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高層領導劉鶴明確表示在各地積極復工背景下,各行各業經濟恢復明顯,車市和樓市均處於回暖階段,整體形勢往利好方向格局發展,一個以國內循環、國際內外互促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僅從這一點來看,就足以證明樓市回暖和經濟回升早已形成了因果關係。說到這裏,其實大家都摸頭不知腦,請大家得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政府多次重申的政策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其中“刺激”一詞大家需要理解。那這一次調控房價會大跌嗎?答案顯然不會,原因很簡單,在當下特殊時期,房價下跌就意味着財富蒸發,恐怕反倒成爲拖後腿的角色

二是貨幣政策極其穩健的背後,央行1.5萬億大紅包再度來襲,房貸利率首當其衝。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會議上明確表示,我國十分珍惜當前的貨幣政策,絕不會搞大水漫灌;與此同時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人民幣資產對於全球的資產配置有着極大的吸引力。

而在另一邊高層召開會議,表示“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從最近多家銀行上調房貸利率的動作來看,這一次恐怕是全國範圍性。事實上對於這一點,購房者只需要明白一點,那就是由房貸利率爲主導的房產到底有哪些?或者說只有優質房產纔有這天然門檻,在我看來,閉着眼睛買房的時代正式宣告結束。

從以上2點來看,我只能說隨着近些年來調控政策不斷深度貫徹,輪廓早已清晰,但輻射範圍卻是廣而深,例如中小城市取消落戶限制、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此時再聯想到央行報告刪除因城施策,這的確是言行一致。那這一次樓市能重回2015年嗎?早在2015年,在本身限購放鬆的背景下,樓市拐點來臨,首付及貸款政策首次放鬆,與此同時降息降準接踵而至,房價隨之而來的是觸底反彈。

反觀今年的操作,請問大家是否似曾相識?限購放鬆演變成人才政策,貸款鬆動升級爲首付比例下調、甚至購房補貼,特別是近一兩年央行多次的降息降準,似乎造就一股錯覺,樓市要重回2015 年,房價迎來下跌徵兆。事實上在我看來,形勢能重回,但房價不太可能,量化來說,以往市面上有10萬套房源,房價也許會下跌10%,但從現在局面來看,即使突破10萬,房價下跌並不太可能,這就是由市場預期發生變化造成的後果。

當政策和市場預期出現偏差時,令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剛需要格外注意

一是住房需求的真空階段導致房價易跌不易漲,一線城市除外。衆所周知房地產行業是一個極度依賴人口紅利的行業,當一個家庭有多個子女時,也許就意味着要準備多套房。然而在人口出生率逐年走低的背景下,當前住房需求早已出現一個真空期,此時除了90後需要買房,請問00後還需要嗎?

二是房價倒掛現象或將持續年底。對於新房市場來說,在一二線城市限價基礎上,並沒有太多操作空間;反觀最近二手房房源突增,但房價卻無一絲毫波動的動向來看,賣房市場迎來巨大沖擊,不僅僅是開發商,更多的是那些曾癡迷於炒房的個體持房者,想完全脫身,無疑是一件難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