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适合欣赏一首有关端午节的古诗。这里分享唐代诗人殷尧藩的七言诗《同州端午》。它能引起长期在外地的谋生者共鸣,因为它传达了背井离乡的诗人在端午节那天归心似箭、思念故乡亲人的真挚感情。

同州端午

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诗翔翻译

白鹤羽毛一样的头发垂到肩膀上,那些白发不长却很白。这句诗主要是为了突出诗人殷尧藩的年纪,他白发已经如雪如白鹤羽毛那般苍白,这正是衰老的征兆。人老了更易怀念故乡。

殷尧藩离家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而是漫长悠长很长的三十五年,这已经是半生的岁月。他半生都漂泊在外,长期生活在异乡。试想自己像殷尧藩一样半生没回过家乡,自己会多么思念故乡。

儿童见到殷尧藩为什么会深感惊讶?我猜,殷尧藩把自己离乡三十五年的沧桑故事讲给了儿童听,人年纪大了更易喜欢给小辈儿讲自己的往事。儿童听到殷尧藩离家三十五年那肯定会十分惊讶,反问殷尧藩:“故乡在哪个方向?”

离家异乡三十五年的殷尧藩还知道回归故乡的方向吗?谁会忘记回家的路!

诗妙赏析

一、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语言简单通俗,句句仿佛脱口而出,句句都是诗人的真挚心声。诗中没有一个生僻字,这有助我们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如果诗中有生僻字,我们还得查查字典才会知道那生僻字的具体意义。

二、首句用比喻。怎样去更形象新颖地表现“诗人已白发苍苍”?《同州端午》只用了两个字“鹤发”就巧妙地表达了这层意思。谁若是想要体现自己的文采,要多在比喻手法上花心思。

三、《同州端午》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讲述了一个与端午节、与故乡有关的故事,这故事反映出殷尧藩几十年生活的不易以及对故乡的真挚情感。它易引起端午节没法回家陪陪父母的人深沉共鸣。

诗品后感

这天是孩子陪父母、父母陪孩子一起吃粽子、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有些人因为某些缘故无法如愿,依旧待在异乡他方。殷尧藩也是如此,他因此感触颇深,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同州端午》。读完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想?不妨留言,说不定别人和你感同身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