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提起山羊,我們總是會想到長角、耳大、臉小、咩咩叫的形象,世界上羊類的品種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見的黑山羊、波爾山羊、捻角山羊等等,羊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十分重要,一些家山羊是重要的牲畜,爲我們提供乳類、肉類等食物。

但是你知道嗎?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山羊之外,世界上還有一種非常奇特的羊,名字叫“暈羊”,也叫“暈倒羊”,或者“裝死羊”,它在受到驚嚇的時候,會馬上“暈倒”。

北美暈羊

剛開始說到這種羊的時候,很多人以爲是一個“段子”,但實際上這種羊是現實存在的,而且也如描述的那樣,在受到驚嚇的時候,它們會四腿一蹬,馬上呈現出暈倒的狀態,不過這是暫時的,等到它的情緒稍微緩和了一些,就很快“復甦”了,並不會對羊的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但這種現象對它們的生活來說影響卻很大,比如在野外,當有捕食者靠近時,暈羊便會馬上暈倒,這樣捕食者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捕捉到它。另外如果暈羊站在懸崖或者高處時暈倒,摔下去也很可能造成重傷或者死亡。

暈倒的暈羊

暈羊原產於美洲,在19世紀80年代的時候被帶到了美國田納西州,作爲一種肉山羊,對人們的生活來說十分重要。

由於暈羊的特徵實在是太明顯了,所以過去人們曾用它來“保護”綿羊羣,每當野獸襲來,暈羊首先暈倒吸引了野獸的“火力”,爲其他的大羣綿羊逃走贏得了時間。

暈羊的神經非常脆弱,以至於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使其“暈倒”,比如突然的大叫,向它揮舞一下手臂,甚至前面一隻羊突然掉頭,都能使得後面一隻羊暈倒。另外,暈羊也可能會被其他羊暈倒嚇到,甚至會產生連鎖反應,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整羣羊暈倒。

暈羊“暈倒”的原因

對於暈羊來說,“裝死”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幾乎任何一隻純種的暈羊,都會表現出這種現象,起初人們並不知道這種羊爲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後來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終於在1904年,這種現象有了較爲科學性的描述,到了1939年,人們才揭開現象背後的祕密。

原來暈羊的“暈倒”其實是一種病,而且是與生俱來的,具有遺傳性,學術上將此稱爲“先天性肌強直症”

這種病症與人類的極爲相似,主要表現爲當出現興奮、恐懼、緊張等情緒的時候,機體的肌肉就會高度收縮,使得渾身僵硬而倒地,隨着情緒緩和,這種病症也會逐漸消失。

先天性肌強直症是一種基因突變導致遺傳因子缺陷所致,並不致命,且肌肉不會萎縮,多數機體可以過正常的生活,但多多少少有些不便。由於先天性肌強直症是由隱性基因控制的,所以一旦暈羊與其他品種的羊雜交,便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知識延伸:強直性靜止現象

說到這裏,讓我想起了一些電視節目裏面“大師”,或者“某某天才少年”的表演,他們弄來了一些動物,在經過短暫的催眠儀式之後,這些動物就真的腿一蹬、肚皮一翻,就像死去了一樣,然後“大師們”一個響指或者一些儀式過後,這些動物們又都“活過來”了,整套表演下來贏得了臺下雷鳴般的掌聲,在此時,人們不禁在想,難道這些大師真的有魔法嗎?

一些動物催眠表演

事實上這種表演十分簡單,他們正式掌握了動物的強直性靜止原理,從而使得表演能夠進行下去。

強直性靜止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動物的自我保護機制,當野生動物受到驚嚇或者威脅時,會馬上進入一種假死的狀態,從而躲過天敵,這種反應是與生俱來的,就像我們的“膝跳反射”一樣,不需要後天的訓練就能掌握。

表演者們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給動物來一個突然的驚嚇,觸發動物的強直性靜止反應,從而達到“催眠”動物的目的。喚醒它們的方式也很簡單,只需用手指輕輕一撥,讓動物知道周邊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們便會甦醒。

少女在催眠家禽

知識延伸: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

在動物的身上,還有一種極爲相似的現象,那就是“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可能這個詞對於普通人來說有點晦澀,不好理解,但只要說到一種現象就很容易理解了。

比如當我們捏住貓咪的後頸肉時,大多數貓咪馬上就會變得乖巧無比,這種現象背後的原理就是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與強直性靜止不同,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是後天所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拿貓咪來說,是因爲小的時候,母貓就是採用這種方式搬運小貓的,所以當我們捏住它後頸肉的時候,會讓貓咪找回這一感覺,從而變乖。

捏住貓咪後頸肉
母貓搬運幼崽

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在多數動物身上都存在,比如捏後頸肉這件事情上,只要是這一物種採取這種方式搬運幼崽的,都適用,比如老虎、獅子、蜜獾、豹子等等。

這讓我想起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原著裏面武松就是先抓住老虎的後頸,然後才揮拳亂打的,感情是武松誤打誤撞觸發了老虎的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現象啊!

武松打虎形象圖

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現象的出現與否與時間、機體的感受有關,比如當時間過得越長,動物們可能就忘了這種條件反射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些專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它們用活頁夾夾住不同對照組的貓咪,發現只有67%的個體變乖了,其他的貓咪並無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現象出現,而且貓咪的年齡越小,條件反射越明顯,可見隨着年齡的增加,這種條件反射會減弱,乃至消失。

貓咪實驗

無獨有偶,日本方面在2013年的時候也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只不過他們把實驗對象換成了老鼠,且實驗方式是用藥物局部麻醉老鼠的後頸肉,實驗結果顯示,被麻醉的老鼠出現掐捏誘導的行爲抑制現象的頻次較少,且不明顯,說明這種現象也與機體的感受有關。

老鼠實驗

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將暈羊理解爲動物強直性靜止的放大版,大多數動物需要在特定的場合下經歷驚嚇纔會觸發這類反應,但暈羊的神經異常脆弱,當週遭環境稍微有點變化,羊情緒波動時,就會觸發這類現象,而且暈羊“甦醒”的過程也會更加漫長一些。由於暈羊的這一現象太有趣了,所以在美國的社交網站上,它們可是數一數二的“網紅”動物,吸引着大批量的關注者,而暈羊也搖身一變,從肉山羊變成了寵物羊、表演羊,身價也翻了好幾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