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巾幗在線--石麗平.mp3
05:04來自貴州婦聯

走進你,傾聽你

展現女性風采,記錄時代故事。聽衆朋友大家好!我是悠揚,歡迎收聽由貴州省婦女聯合會特約播出的《巾幗在線》節目,今天的節目我們來認識松桃苗繡第七代傳承人石麗平。

▲石麗平

Q:

石老師您好!

A:

悠揚您好,貴州綜合廣播的聽衆朋友大家好!

Q:

您是松桃苗繡第七代傳承人,是貴州松桃苗繡公司負責人,還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石代表、石老師、石姐這三個稱呼,您更習慣於哪一個?

A:

因爲我是松桃苗繡的第七代傳承人,苗繡注入了我很多年的心願和心血,以傳承人就是苗繡老師的身份與我是最契合的。

Q:

2013年您獲得全國巾幗建功標兵,2019年您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這兩個獎項對您來說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A:

七十二行,行出狀元,不管你的能力多大,我們每一個行業,只有去努力,不管在什麼崗位,什麼工作,巾幗也不讓鬚眉。我們的小小指尖也可以帶動一方的姐妹脫貧致富。

Q:

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苗繡的人,您是怎麼介紹松桃苗繡的?

A:

松桃苗繡它不單單是一種記憶,我覺得更是婦女羣體技藝的傳承,是一種表現形式。一描一畫、一針一線,不同的技法與表達,都是苗族婦女智慧的結晶,我希望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因爲刺繡它反映了我們的農耕文化,彰顯了生命、愛情、自由、平等的主題,我會這樣介紹,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走進它。

Q:

對於內行人,您又怎麼介紹苗繡呢?

A:

我會介紹我們的技藝和技法,因爲苗族是母系氏族的遺風,我們是鳳在上龍在下,一描一畫,一針一線,苗族婦女羣體記憶的表現形式和其它是不一樣的,特別是我們的構圖,誇張與浪漫,寫實與寫意相結合都有獨特的內涵。

Q:

您的公司現在有多少繡娘?

A:

在我公司上班的繡娘有260多個繡娘,我們現在帶動了4000多名貧困戶,特別是我們的易地扶貧搬遷點的羣衆。

Q:

從指尖技藝轉化爲脫貧力量,您認爲做好技藝的傳承最可貴的是什麼?

A:

使用纔是最好的發展,使用纔是最好的傳承。我們要引領重新認識文化的自覺與自信,不單單是一個記憶,文化的自覺應該是最可貴的。

Q:

2020年5月22號,您受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邀請,走上代表通道,接受媒體採訪。當時您介紹了松桃的苗繡,我記得在這次會上你還特別介紹了繡爺的故事,可以簡單跟我們介紹一下嗎?

A:

當時我很高興,也很激動,但我作爲松桃苗繡的第七代傳承人,怎麼把我身邊的故事介紹給大家呢,我想到了繡爺,這也是第一次提出繡爺的名字出來。在繡爺楊光榮的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到他身殘志不殘,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堅定,活得很有尊嚴。從他的故事裏可以看到滿滿的正能量,我們就不能等靠要,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片藍天。

Q:

這些年來創業有什麼感受?

A:

人心齊,泰山移。2017年的7月15號,我們公司全部被大水淹掉,大家都發自內心的做一些工作,只要有人在,什麼都好,特別是今年的疫情期間,姐妹們讓我最感動的就是,大家說沒有工資都沒關係,只要我們現在就努力去做,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就是姐妹們這種齊心協力、團結的力量,凝聚的力量支撐着我,我希望松桃苗繡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把它保護好、傳承好、運用好、發展好,像我們的母親河松江河一樣,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Q:

從指尖技藝轉化爲脫貧力量,您認爲做好技藝的傳承最可貴的是什麼?

A:

使用纔是最好的發展,使用纔是最好的傳承。我們要引領重新認識文化的自覺與自信,不單單是一個記憶,文化的自覺才應該是最可貴的。

展現女性風采,記錄時代故事,感謝收聽由貴州省婦女聯合會特約播出的《巾幗在線》節目。再見!

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請繼續往下戳

節目菜單

播出日期:每週四

播出時間:8:25——8:30

播出頻率:FM94.6貴州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

收聽渠道:FM94.6、學習強國、動靜APP、蜻蜓FM、喜馬拉雅

貴州省婦聯新媒體中心出品

編輯丨龍乙潔

責編丨李文娟

審覈丨侯清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