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日本呈現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局面,出現了大量生活富足的平民,他們延續五月五日節日的習俗,並用武士的盔甲模型來裝飾房間。

懸掛鯉魚旗是日本獨特的風俗習慣,有兩種寓意。其一是基於中國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希望男孩奮發向上,逆流而上,飛黃騰達。其二,在日本更有“離水鯉魚”之說,與其他魚類不同,鯉魚離開水之後,即使被宰割前放在砧板上也會紋絲不動。這被日本人推崇爲武士的臨危不懼,從容赴死的精神。江戶時代掛鯉魚旗的風俗也是對鎌倉時代武士家族掛旗幟和風幡習慣的一種延續。江戶時代初期,武士階層在五月五日這天曾將印有家紋的旗幟掛在門前。當時那些生活富裕的平民百姓也仿照武士階層過節(但是因爲一般百姓沒有家紋,不能像武家一樣豎起家紋旗幟),於是他們用“鯉魚旗”取代了家紋旗。在江戶時代五月五日作爲男孩子的節日逐漸滲透到廣大平民階層。

創作於公元1856年至公元1858年的《名所江戶百景》是浮世繪師歌河廣重對江戶即現在的東京百所名景色的描繪,也是對當時的人情風俗等日常生活的寫實。其中“水道橋駿河臺”是一副描繪當時五月五日節慶景象的浮世繪。畫中巨幅鯉魚旗迎風飄舞,四周還飛揚着其他大大小小的鯉魚旗和風幡。畫中的鯉魚旗雖然只使用黑色一種顏色,但是栩栩如生,甚至可以看到黑色魚鱗上的細紋,有一躍出畫之勢。鯉魚旗佔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從作者對鯉魚旗的着重描繪中可以看到,江戶時代人們對掛鯉魚旗的重視。從這幅畫中也可以感受到江戶時期百姓過節時的隆重。

江戶時代五月五日節日期間已經有出售武士人偶、菖蒲刀、菖蒲葉等節日必需品的地方,連澡堂也會準備菖蒲水,其熱鬧程度不比女兒節遜色。人們喝着菖蒲酒,喫着年糕、糉子。孩子們在頭上纏着細布條,腰裏插着菖蒲刀,玩拼大刀遊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孩子們之間開始流行戴着報紙做的頭盔,玩拼大刀遊戲。由此可以看出江戶時代,作爲男孩子節日“男兒節”的風俗已進入成熟階段,它不但借鑑了中國端午節風俗中的洗菖蒲浴、喝菖蒲酒用菖蒲來辟邪消災。同時加上了喫柏餅、掛鯉魚旗、在室內擺放裝飾用盔甲、武士人偶等一些本民族所獨有的習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