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棗宜會戰中,33集團軍司令張自忠率領1000餘名士兵被5000餘日軍包圍在南瓜店一帶,經過激烈戰鬥,張自忠將軍戰死沙場,年僅49歲。張自忠將軍犧牲後,國民政府爲他舉行了盛大的公祭儀式,並且將他追晉爲陸軍二級上將。

張自忠將軍是悲壯的,被數倍於己的日軍包圍後,張自忠將軍並沒有膽怯,他甚至把自己身邊的警衛隊全部安排到前線。日軍衝到他的指揮部後,張自忠將軍依然奮力殺敵,戰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將軍犧牲後,日軍通過他身上的派克筆發現了他的真實身份。作爲集團軍司令,張自忠戰死沙場後連他的對手也對他充滿敬意,並且在南瓜店爲他立下墓碑。將軍犧牲的當晚,38師師長黃維剛親率敢死隊,奔赴南瓜店搶回張自忠的遺體。爲了避免誤傷遺體,日軍甚至停止了飛機轟炸。一個戰死沙場的將軍能得到敵我雙方的尊重,足見張自忠將軍有多麼偉大。

張自忠將軍的靈柩到達當時的陪都重慶後,蔣介石親自迎接,並且撫棺痛哭,之後國民政府爲張自忠舉行了國葬儀式,並將他追晉爲陸軍二級上將。馮玉祥親自爲張自忠題寫了墓碑,從此張自忠將軍長眠於青山之下。

張自忠將軍與妻子李敏慧育有三個孩子,分別是二子一女。其中長子名叫張廉珍、次子名叫張廉靜、唯一的女兒名叫張廉雲。那麼,上將張自忠爲國捐軀後,他留下的孩子過得怎麼樣呢?

長子張廉珍出生於1910年,他出生時張自忠年僅19歲。張廉珍曾經在南京國民政府財政機關工作,是一名公務人員,平時一直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張廉珍幼年時最得父親寵愛,不過他成家後卻與父親關係不好。

張廉珍渴望父親迴歸家庭,張自忠卻總以軍務繁忙爲由拒絕,父子之間的隔閡很深。1940年,張自忠爲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犧牲在戰場上,張廉珍此時才體會到父親的報國之心,想必他內心應該非常後悔。新中國成立後,張廉珍並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一直居住在上海,於1968年因病去世,終年58歲。

張自忠將軍的次子名叫張廉靜。張廉靜出生於1917年,青年時代曾經赴黃埔軍校軍訓,不過卻不幸感染風寒,於1934年去世,年僅17歲。因爲早逝,張廉靜並沒有留下任何子嗣。他的大哥張廉珍生下七個孩子,據說把其中一個男孩過繼給了張廉靜。

張自忠將軍唯一的女兒名叫張廉雲,她出生於1923年,讀書時考入復旦大學,大學畢業後從教,進入北京小學擔任教師、校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張廉雲主動留在大陸,進入北京統戰部工作,之後擔任了民革北京市委委員以及北京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晚年的張廉雲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她曾經受邀參加過紀念抗日70週年活動,如今依然生活在北京,正在安度自己的晚年。

參考資料:

《張自忠之女憶父親》張廉雲、《張自忠傳》林治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