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只要是經濟發達的地方,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大多強於公辦學校,上海頂尖的小學初中,徐匯四大民辦,浦東福山,明珠,協和小學,基本都是民辦學校;深圳的百合外國語學校,也是民辦學校。民辦學校比傳統的公辦學校強,一般有哪些原因?

1、民辦學校企業化管理

民辦學校相當於企業化管理,南師附中江寧分校,初一學生的作息時間就規定6:50-21:10。

補課、周測,任何能夠提升成績的活動都敢嘗試,收費家長也同意。

傳統的公辦學校約束比較多,不能隨意補課,不能做任何有收費的活動,不能隨意採購教輔和先進的教學儀器,考試排名還不能隨意公佈。對於搗亂的學生,老師束手束腳,只能溫言相勸,謹慎處理,擔心學生受刺激、家長投訴。

甚至有的時候,學生的“校外不良行爲”也需要老師“負責”。前幾天,某縣一所學校的學生在校外打架,結果涉事的學校校長、班主任被停職處理。真可謂“人在學校坐,禍從街上來”。

2、民辦學校老師

民辦學校的的教師沒有編制,教師的績效和學生成績以及升學率、高分率掛鉤。學生的成績與學校的命運緊密聯結到一起。好學生重點培養,無心學習又搗亂的學生無壓力勸退,根本不需要頭疼“學區生”。

爲了保證師資隊伍穩定,民辦學校薪資水平往往會高於普通的公辦教師。爲了提升學校聲譽,民辦學校也捨得花錢去公辦學校挖好的老師。

公辦學校教師有編制,待遇有保障,工作壓力小一些,但是工資低,約束力強,年輕和高學歷的教師有些不願意受約束,喜歡到民辦學校任教。

相比民辦學校,公辦教師工作在職的時候工資能低一些,但是退休之後,工資會遠遠高於民辦學校的教師。

3、民辦學校更熱衷於搶生源

學生的生源是學校的“命根子”。公辦學校收費低,傾向於平均化教育,可是隻能按學區招生,考試成績也不鼓勵排名、公佈。

而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民辦學校可以直接學費打折、三年宿舍免費、校車接送。因爲只要培養一個狀元,帶來的利益太大了,各類報道鋪天蓋地,不怕招不來生源。

爲了保證收割到好生源,民辦學校還會設置各種形式的入學考試,搞排名、搞尖子班,通過嚴格的考試才能進。

有的民辦學校還會“別出心裁”地面試家長,看看家長學歷,最好要有海外留學背景,理由是“這樣的家長重視教育,可以輔導孩子的功課。”按分數錄取,可以排名,學生的壓力大,根本的目的都是圍繞“招來成績高的學生”。

民辦學校一邊招收高水平生源,打造名校光環,一邊提高學費標準,可是卻偏偏滿足了一些家長“付更多學費,理應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的心理需求。花了高額學費,家長一般也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家校配合相對更緊密,學生成績自然要好一些。

但是,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學生之間公平的競爭。前一陣子,上海實行公民統招,就有一個民辦學校發文想要勸退那些普通家庭的學生,意思很簡單,我們學校學費加日常費用很高,普通工薪家庭承擔不起,就不要報他們學校了。

民辦學校的存在是保持競爭活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太強勢的民辦學校不利於公辦學校發展。學校教學質量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生源質量的競爭。

現在的政策開始“公民同招”,不允許任何考試面試入學,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100%搖號。民辦學校的生源沒有保障了,優質的公辦學校師資底蘊深厚,會輕易反超民辦學校。

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公辦學校,比如上海、杭州餘杭區,全部搖號入學以後,公辦初中還擁有固定的重高錄取率,以至於今年部分民辦學校招生都沒有招滿。

搖號入學、公民同招,並不是壓制民辦學校,而是保證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之間的良性競爭,最大限度保證學生之間的公平競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