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感詮釋故事,用故事講述情感,這裏是大臉貓講故事

今天是端午節,也是三天小長假的第一天,很多朋友都在各種微信羣裏向親友道一句“端午節快樂!”表達自己的節日祝福。可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不少“有學問”、“懂老理兒”的人發的祝福語卻不是說“祝您全家端午節快樂!”而是說的簡短的四個字“端午安康”,別小看這差別,你們的差距瞬間就拉開了。

那麼爲什麼端午節這天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要說“端午安康”呢?現在就來給大家“長長知識”吧!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或者說端午節的由來,如果您家有小孩子的話,建議在今天,邊喫糉子邊給孩子講講。您又發現了,這傳說故事的版本,可不止一個。最經典的當然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投汨羅江自盡,百姓怕他的屍體被江水裏的魚蝦啃食,便用葦葉包上江米,投入江水中。

除了這個版本,如果你在網上爲孩子查找端午小故事的視頻,會發現還有以下兩個版本,比如說這天伍子胥被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江等,總之,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在傳統習俗中是個祭祀的節日,不能互祝快樂,這是犯忌諱的。要表達心情,說祝福的話可以用“祥瑞“或“安康”等來表達。

再有,非遺專家等人覺得不能祝福“端午節快樂”,是因爲端午這天是一個“毒日”,氣候會在端午後越來越溼熱,在古代各種衛生醫療措施還不發達,這時候也是各種瘟疫、疾病流行,蛇蟲鼠蟻肆虐之時。咱們小時候看什麼白娘子傳奇,就知道了,端午時候,是這些異類最難護住原型的時候。歷史上形成的端午節習俗,也是多出於辟邪、驅瘟的目的,比如這天要喝雄黃酒,家家要在門楣懸掛葵花、薄葉、艾草等物,大人還會用絲線製成“百索”、用艾葉剪成虎形的“艾虎”,給小孩子隨身佩帶來辟邪。

那麼,是不是在端午節說“端午快樂”就是沒文化、沒水平呢?我覺得清明節小假期確實不該道快樂,但是端午節,特別是現在,說句“端午節快樂!”也沒什麼問題,因爲從許多古人的詩詞中,我們可以看到,描繪端午節也是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的,比如晏殊的這首端午詩:“雕盤分楚糉,重重團扇畫秦娥。宮闈百福逢嘉序,萬戶千門喜氣多。”

可見,端午節自古都是一派和氣,全家歡聚的節日。既然是這樣,那麼端午節是可以慶祝、快樂的節日,而真正起源於祭祀的節日同樣也可以慶祝快樂。 所以,我的觀點是,雖說端午節是個以祭祀、辟邪爲主的節日,但自古也是個祥和、歡樂的節慶日子,只要是心誠,對親友表達祝福,那不管是說“端午節快樂”,還是說“端午安康”,就都是良好的祝願。特別是在當前這個特殊的時候,小假期也不能出去旅遊和走親訪友了,互相道個好,雲上過個快樂、平安的節,比什麼都強,咱就別太較真了,您說呢?

好,歡迎大家對此發表討論,大臉貓講故事,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