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本書它語言通俗內容豐富,既有豐富的人生哲理,教導人們修身處世又有對自然的細膩描繪。比如月光下的暢想,山水中的遊樂,這本書就是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作者爲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作爲“處世三大奇書”之一的《菜根譚》集世故之大成,蘊含人生百態。

“菜根”得來於“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等民間俗語,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菜根譚的世界,菜根譚的主要內容是教導人修身養性和爲人處事,在個人品質方面,菜根譚有着精闢的論斷,比如,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這句話告訴人們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這才能吸收有益的道理,又要有堅定的意志,這才能更好地抵禦外界的誘惑。

整本書多處教導人們要堅持本心淡泊寧靜,比如,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他用風亭竹徑和雁過潭空作爲比喻以此來告誡人們,君子應當堅守本心,不因外物而心有所感,這和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學習求知方面,菜根譚也有不少真知灼見,比如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要求學就應該專心致志,過分追逐名利,否則,就會無所得。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學問都應該心無旁騖,一心向學。就像陶淵明說得,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在待人處事方面,菜根譚也表達了與人交往的原則和道理。比如處世讓一步爲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這告訴我們,待人處事要懂得謙讓退步,待人接物要寬容厚道,這纔是正確的做法。對於錯誤,他認爲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多寬恕他人的錯誤,對自己的錯誤,卻應該嚴厲懲罰,這樣才能夠使自己有所進步,也能夠進一步改善人際關係。

菜根譚中有很多關於修身養性和爲人處世的語錄,其中的很多道理都充滿智慧,至今依然適用。洪應明,運用精闢的文字,將自己關於個人關於人際關係的看法,傳達給讀者,也通過自己的筆觸向人們描繪出了理想的人格狀態。

除了講述修身養性和爲人處世的道理,菜根譚還細膩生動地描繪了自然的美景和表達沉醉其中的閒適之情,作者在景色描寫之中穿插了不少自己的感悟,於情於景情景交融,洪應明以細膩的心靈,觀察和感知自然的美好景緻,由衷地表達出對閒適生活的沉醉和熱愛,書中對景色的描寫,對自然的感悟,引領人們從紛繁渲染的城市掙脫出來,步入一個寵辱不驚與世無爭的世界,在春天,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春色,鳥且轉幾句好音。春日的陽光暖暖地灑在花草樹木上,喚醒了一天的好時光。花兒鮮豔明媚,鳥兒也唱着婉轉動聽的歌聲,雖然是很平常的景象,但是作者以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將春天寫的異常的美好,有春光有鳥語有花香,這樣的景色之下,怎麼會有人還願意陷入紛爭之中呢。

在都市中生活久了的人們,格外向往寧靜的生活也越來越想要回歸自然,洪應明筆下的山光水色,就是我們在鋼筋沙漠中的一點點慰藉。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雲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花容,風中之柳態。若有若無,半真半假,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我們時刻感嘆,不論是一山一水還是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感受那就是無處不詩意無處不美好。

花一點時間看看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的《菜根譚》,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爲人處事通變的智慧。

國學大師季羨林對其讚賞有加。

稻盛和夫說:“企業管理專著可以不讀,但《菜根潭》不可不讀。”

這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時刻,及時讀到了《菜根譚》

《菜根譚》一書中都是一些短句箴言,一段話數十字、數百字不等,就像一位智慧的老者在爲我們娓娓道來他對人生、人際、人性的理解,讀起來朗朗上口,猶如醍醐灌頂。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世間的大道真理,終究還是從人心開始,從這本帶您看懂、看透人心的《菜根譚》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