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堂已为逾30万位玉石爱好者服务 -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记载:飞龙在天。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传说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这天是龙飞天的日子。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划 龙 舟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记载,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在当时划龙舟是一种祈福仪式。

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船是也。

当时的龙舟款式很简单,一般就是把木雕刻成龙形,今天,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在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人们会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而广东龙舟需在端午前从水下起出,只有祭过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方可安上龙头、龙尾,准备竞渡。

挂 艾 草 与 菖 蒲

菖蒲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在端午节当日,人们通常会把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传说菖蒲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农历五月是酷暑炎热之时,正是流行病、瘟瘴疫疠将发之际。

艾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驱虫,五月的艾草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人们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用来驱病、防蚊、辟邪。

吃 粽 子

端午食粽是非常古老的传统习俗,早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芦叶裹米也。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

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则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的口味也有很大不同,南方的咸粽以米饭、猪肉和咸蛋为主要材料,北方的甜粽以米和红豆为等馅料主要材料。

碱水粽则没有陷,煮熟后蘸白糖或蜂蜜吃,口味同样十分独特。粽子的形状也不少,三角粽、一角粽、方粽,还有小粽联束成串等等。

在明清时期,参加科举的人在考试前会吃粽子,寓意高中,今天,端午节和中考以及高考的日子都比较接近,不少考生也会在考试前吃粽子讨个口彩。

洗 草 药 水

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传说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民间有端午日遍地皆药的说法,因此不少地方都有端午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

打 午 时 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的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人们认为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也叫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等等。

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

古时的人们将午时水视为大吉水,因为这天午时阳气最盛,有传说认为午时水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也有人用午时水泡茶酿酒。

涂 抹 雄 黄 酒

雄黄也称鸡冠石,是一种橘黄色的矿物,中医把它当成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疥癣、蛇虫咬伤,用雄黄粉末及菖蒲根泡酒就称为雄黄酒。

传说将雄黄酒涂抹到小孩的额头、手心、胸口,可以防蚊子咬,部分人还会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蘸写一个“王”字,以避邪祛恶,人们也会将雄黄酒洒在屋子的各个角落、阳沟地坝,以杀灭蚊蝇蛇虫。

古时人们还会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雄黄内含有砷、汞等有毒物质,会损害肝脏,饮雄黄酒对人体有害。

缝 香 包

在陕西南部等地有端午节缝香包的习俗,端午节前女孩子会用色布彩线精心缝制各种香包。

形状有粽子、老虎、金鹿、蝴蝶、燕子、孔雀、金瓜、寿桃、梅花等,下坠色彩艳丽的丝线缨穗,内装用中药配制成的香料。

端午节是我们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盛大且古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避五毒、采药、饮蒲酒、跳钟馗等等。

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有趣的端午习俗?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