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堂已爲逾30萬位玉石愛好者服務 -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稱爲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記載:飛龍在天。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傳說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這天是龍飛天的日子。

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劃 龍 舟

《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掘報告》記載,早在7000年前,遠古先民已用獨木刳成木舟,並加上木槳劃舟,在當時划龍舟是一種祈福儀式。

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船是也。

當時的龍舟款式很簡單,一般就是把木雕刻成龍形,今天,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在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人們會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而廣東龍舟需在端午前從水下起出,只有祭過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方可安上龍頭、龍尾,準備競渡。

掛 艾 草 與 菖 蒲

菖蒲掛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在端午節當日,人們通常會把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傳說菖蒲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荊楚歲時記》:採艾以爲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農曆五月是酷暑炎熱之時,正是流行病、瘟瘴疫癘將發之際。

艾是重要的藥用植物,又可驅蟲,五月的艾草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人們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用來驅病、防蚊、辟邪。

喫 糉 子

端午食糉是非常古老的傳統習俗,早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就有記載:蘆葉裹米也。糉即糉籺,俗稱糉子,屬籺的其中一種。

西晉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

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糉子的口味也有很大不同,南方的鹹糉以米飯、豬肉和鹹蛋爲主要材料,北方的甜糉以米和紅豆爲等餡料主要材料。

鹼水糉則沒有陷,煮熟後蘸白糖或蜂蜜喫,口味同樣十分獨特。糉子的形狀也不少,三角糉、一角糉、方糉,還有小糉聯束成串等等。

在明清時期,參加科舉的人在考試前會喫糉子,寓意高中,今天,端午節和中考以及高考的日子都比較接近,不少考生也會在考試前喫糉子討個口彩。

洗 草 藥 水

五月五日,競採雜藥,可治百病。

傳說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藥性最強的一天,民間有端午日遍地皆藥的說法,因此不少地方都有端午採草藥煮草藥水沐浴的習俗。

打 午 時 水

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從井裏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的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人們認爲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也叫極陽水、龍目水、正陽水等等。

午時洗目,明到若烏鶖。

古時的人們將午時水視爲大吉水,因爲這天午時陽氣最盛,有傳說認爲午時水具有辟邪、淨身、除障的效果,也有人用午時水泡茶釀酒。

塗 抹 雄 黃 酒

雄黃也稱雞冠石,是一種橘黃色的礦物,中醫把它當成解毒殺蟲藥,外用治疥癬、蛇蟲咬傷,用雄黃粉末及菖蒲根泡酒就稱爲雄黃酒。

傳說將雄黃酒塗抹到小孩的額頭、手心、胸口,可以防蚊子咬,部分人還會用雄黃酒在孩子額頭上蘸寫一個“王”字,以避邪祛惡,人們也會將雄黃酒灑在屋子的各個角落、陽溝地壩,以殺滅蚊蠅蛇蟲。

古時人們還會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雄黃內含有砷、汞等有毒物質,會損害肝臟,飲雄黃酒對人體有害。

縫 香 包

在陝西南部等地有端午節縫香包的習俗,端午節前女孩子會用色布綵線精心縫製各種香包。

形狀有糉子、老虎、金鹿、蝴蝶、燕子、孔雀、金瓜、壽桃、梅花等,下墜色彩豔麗的絲線纓穗,內裝用中藥配製成的香料。

端午節是我們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盛大且古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避五毒、採藥、飲蒲酒、跳鍾馗等等。

大家還知道有哪些有趣的端午習俗?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吧。

相關文章